君不见林上鹊,冬深始营巢,及春巢已成。
又不见梁上燕,春深初作窠,及夏雏已生。
我为一区屋,三年费经营。
纷纷伐梧楸,日厌斤斧声。
老境能几何,何日安馀龄。
一言愧吾儿,事忌与力争。
青杨易三栋,赤榆换双楹。
指顾行即具,构筑役亦轻。
酂侯念子孙,不处高闬闳。
吾今何人斯,此则坐右铭。
君不见林上鹊,冬深始营巢,及春巢已成。
又不见梁上燕,春深初作窠,及夏雏已生。
我为一区屋,三年费经营。
纷纷伐梧楸,日厌斤斧声。
老境能几何,何日安馀龄。
一言愧吾儿,事忌与力争。
青杨易三栋,赤榆换双楹。
指顾行即具,构筑役亦轻。
酂侯念子孙,不处高闬闳。
吾今何人斯,此则坐右铭。
这首诗以林中的喜鹊和梁上的燕子筑巢为例,寓言式地表达了诗人对房屋建造的感慨。诗中提到,鹊在冬天开始筑巢,到春天巢已完成;燕子春天开始做窝,夏天就孵化了雏鸟。诗人自比,花费三年时间精心经营自己的居所,然而工程繁重,每日听着斧头声,不禁感叹岁月匆匆,不知何时才能安享晚年。
诗人告诫自己的孩子,不必与世俗的物质追求过于力争,暗示财富积累并非长久之计。他引用“青杨易三栋,赤榆换双楹”的典故,表明即使拥有再多的房产,也抵不过时光的流逝。诗人以酂侯(汉代名臣萧何)不贪图豪奢,注重子孙长远的教诲为例,表达了自己的价值观——不求大宅华屋,而应以简朴为贵,这成为他的座右铭。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历史典故,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后代教育的期望。
竹屋似禽笼,仰见初生魄。
苦被天风吹,斜舒惨澹白。
可惜好清光,天涯照孤客。
谁将玉作钩,使我归无策。
俄焉化明镜,依然大海隔。
西堕东复升,不见身生翮。
蟾蜍本无家,遂觉天路窄。
怨怼我心讹,含情同脉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