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乖崖公,及此拜仿像。
凛然风埃外,馀子避英爽。
忆公昔正色,抗论指邪枉。
念当绝其根,所畏日滋长。
晴空轰雷霆,下土走魅魍。
云何廊庙姿,半世江海上。
徒令治郡声,迄今满天壤。
论相危及公,亦岂坐倔彊。
嗟哉彼隘俗,利欲扼其吭。
闻公卓绝风,吐舌仍傥恍。
岂知古之人,事业系所养。
临机随手应,如爬适苛痒。
李侯亦高世,希踪自畴曩。
万里见丹青,高堂辟虚敞。
琅琅壁间记,读者兴慕仰。
我来岁云莫,霜林振馀响。
叹息重徘徊,题诗诏吾党。
平生乖崖公,及此拜仿像。
凛然风埃外,馀子避英爽。
忆公昔正色,抗论指邪枉。
念当绝其根,所畏日滋长。
晴空轰雷霆,下土走魅魍。
云何廊庙姿,半世江海上。
徒令治郡声,迄今满天壤。
论相危及公,亦岂坐倔彊。
嗟哉彼隘俗,利欲扼其吭。
闻公卓绝风,吐舌仍傥恍。
岂知古之人,事业系所养。
临机随手应,如爬适苛痒。
李侯亦高世,希踪自畴曩。
万里见丹青,高堂辟虚敞。
琅琅壁间记,读者兴慕仰。
我来岁云莫,霜林振馀响。
叹息重徘徊,题诗诏吾党。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栻的作品,名为《过乖崖堂》。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历史上的一个叫做“乖崖公”的人物怀有深厚的情感和敬仰。这位乖崖公在当时以其正直不阿、抗争邪恶而闻名。
诗的开头“平生乖崖公,及此拜仿像”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并且到了他所处的地方向他的塑像行礼。随后“凛然风埃外,馀子避英爽”描绘了一种肃穆而又清新脱俗的情景,似乎是在描述乖崖公生前的环境或气氛。
接着,“忆公昔正色,抗论指邪枉。念当绝其根,所畏日滋长。”作者回忆起乖崖公过去的正直之色,以及他如何坚定地对抗错误和不公。这也表明了作者对于这种品质的高度赞赏,并希望能够彻底根除那些邪恶之事。
“晴空轰雷霆,下土走魅魍。云何廊庙姿,半世江海上。”这里描绘了一种天气骤变,雷声震动大地,神秘力量在地下运行的情景,同时提到了乖崖公的形象似乎与这股力量相呼应,超越了常人所能达到的境界。
“徒令治郡声,迄今满天壤。论相危及公,亦岂坐倔彊。”作者感叹乖崖公的名声至今仍旧,充满了整个世界,同时也提出了一个疑问,是不是那些危险和不公之事,也曾经威胁到乖崖公。
“嗟哉彼隘俗,利欲扼其吭。闻公卓绝风,吐舌仍傥恍。”这里批评了世人往往被私欲所束缚,而对乖崖公那种高洁脱俗的品行感到惊叹。
“岂知古之人,事业系所养。临机随手应,如爬适苛痒。”作者指出,在古代那些伟大的人物,其事业成就与他们所承载的责任和使命紧密相连。而在面对挑战时,他们总是能够顺势而为,就像行走在崎岖不平的小路上一样自如。
“李侯亦高世,希踪自畴曩。万里见丹青,高堂辟虚敞。”这里提到了另一位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李侯”,并且强调了他所处的时代高度,以及他的影响力可以穿越时空,被后人所瞩望。
“琅琅壁间记,读者兴慕仰。我来岁云莫,霜林振馀响。”诗中还提到了一些壁上的记载,这让阅读的人充满了敬仰之情。而最后两句则描绘了作者在某一年份里,在飘渺的云雾和萧瑟的树林声中,表达了自己的感慨。
“叹息重徘徊,题诗诏吾党。”最终,诗人以一颗怀旧而又不舍的心情,对着这座乖崖堂发出了叹息,并留下了一首诗作为对同道中人的告诫。
春星当户,眉月分心,罗屏绣幕围香。
歌缓□□,轻尘暗簌文梁。
秋桐泛商丝雨,恨未回、飘雪垂杨。
连宝镜,更一家姊妹,曾入昭阳。
莺燕堂深谁到,为殷勤、须放醉客疏狂。
量减离怀,孤负蘸甲清觞。
曲中倚娇佯误,算只图、一顾周郎。
花镇好,驻年华、长在琐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