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庐瀑布三千尺,飞入琴中如霹雳。
苏门仙者听无声,一任崩云兼裂石。
峄阳桐树尔何求,不遇箫韶返故丘。
明月从来不妄照,孤云何事亦群游。
匡庐瀑布三千尺,飞入琴中如霹雳。
苏门仙者听无声,一任崩云兼裂石。
峄阳桐树尔何求,不遇箫韶返故丘。
明月从来不妄照,孤云何事亦群游。
这首《听琴歌》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丰富的想象与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听琴时的意境与情感。
首句“匡庐瀑布三千尺,飞入琴中如霹雳”,以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为喻,形象地展现了琴声的宏大与震撼力,如同瀑布倾泻而下,又如雷鸣般响彻云霄。这里将自然界的壮丽景观与音乐艺术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气势磅礴的艺术氛围。
接着,“苏门仙者听无声,一任崩云兼裂石”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听琴的感受。苏门仙者,象征着高洁脱俗的听者,即使在如此宏大的琴声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仿佛连天上的云彩崩裂、岩石断裂的声音都听不到。这不仅表现了听者心境的纯净与超然,也暗示了琴声的感染力之强,能够触动人心深处,让人忘却外界的一切纷扰。
“峄阳桐树尔何求,不遇箫韶返故丘”则通过比喻,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失落。峄阳桐树,指的是制作古琴的优质木材,此处借以象征理想的琴材或艺术创作的完美状态。然而,如果没有遇到像《箫韶》这样的经典乐曲,即使拥有最好的材料,也无法达到真正的艺术巅峰,最终只能回归平凡的生活。这反映了诗人对于艺术追求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最后,“明月从来不妄照,孤云何事亦群游”两句,以自然现象为喻,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感悟。明月从不随意照射,孤云却为何要聚集在一起游走?这两句话寓意深远,既是对自然界现象的客观描述,也是对人生选择与命运的哲学思考。它们提醒人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轨迹与价值,不应盲目追随他人,而应坚守自我,寻找属于自己的道路。
综上所述,《听琴歌》不仅是一首赞美音乐艺术的诗歌,更蕴含了对自然、人生以及艺术追求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洞察力。
便觉尘嚣隔,烟霞宁几深。
树招怜翠眼,水发嗜清心。
石晕团枯靥,崖芳簇碎金。
知非樽酒聚,宠我以幽寻。
棠棣本同根,芳葩亦相联。
谁谓忽远役,怀抱无由宣。
况我骨肉亲,与子枝叶连。
昔为双飞凫,今为孤飞鸢。
徘徊复彷徨,感激涕泗涟。
道路阻且远,四海霏尘烟。
鹡鸰恐失群,绕树何翩翩。
我有一斗酒,可以同笑言。
去去从此辞,努力云中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