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声远寺,鸡声近陌,曙色渐分林罅。
秋云何处陇头飞,正木叶、亭皋初下。
瑶阶凉露,瑶窗明月,一片融成澹雅。
晓来无处觅吟魂,想神与、西风俱化。
钟声远寺,鸡声近陌,曙色渐分林罅。
秋云何处陇头飞,正木叶、亭皋初下。
瑶阶凉露,瑶窗明月,一片融成澹雅。
晓来无处觅吟魂,想神与、西风俱化。
这首《鹊桥仙》描绘了一幅清晨静谧而略带凄美的画面。开篇以“钟声远寺,鸡声近陌”两行,巧妙地将时间指向黎明,通过远处寺庙的钟声和近旁道路的鸡鸣,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接着,“曙色渐分林罅”,晨光逐渐穿透树林的缝隙,为整幅画面增添了几分温暖与希望。
“秋云何处陇头飞,正木叶、亭皋初下。”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季节的变换,秋云在远方飘动,落叶正从高处缓缓落下,既表现了自然界的更迭,也暗示着时光的流逝。随后,“瑶阶凉露,瑶窗明月,一片融成澹雅”,细腻地描绘了月光与露水交织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高洁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最后,“晓来无处觅吟魂,想神与、西风俱化。”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美景,却难以捕捉到心中那份激荡的情感,仿佛连灵魂都随着西风一同消散,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对美好瞬间易逝的感慨。
整体而言,《鹊桥仙》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清末近现代初时期文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以及对生命短暂、时光易逝的深刻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