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延平剑归阁》
《题延平剑归阁》全文
宋 / 陈宓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晋代难为用,翻藏此水涯。

在天犹有赫,镇地永无邪。

雨过疑留迹,风飞去莫遮。

谁云寒濑底,折戟伴沈沙。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ánpíngjiànguī
sòng / chén

jìndàinánwèiyòngfāncángshuǐ

zàitiānyóuyǒuzhènyǒngxié

guòliúfēngfēizhē

shuíyúnhánlàizhébànshěnshā

翻译
在晋朝这样的时代难以发挥作用,却只能被隐藏在这水边。
即使在天空中,它的光芒依然耀眼,永远镇守大地,不存邪恶。
雨后仿佛还能看到它的痕迹,风吹过也无法遮掩。
谁说寒冷的溪流底下,只有折断的戟沉入沙中作伴。
注释
晋代:指晋朝时期。
难为用:难以施展其作用。
翻藏:隐藏。
水涯:水边。
犹有赫:仍然显赫。
镇地:镇守大地。
永无邪:永远没有邪恶。
疑留迹:似乎留下痕迹。
遮:遮挡。
寒濑:寒冷的溪流。
折戟:折断的戟。
沈沙:沉入沙中。
鉴赏

这首诗名为《题延平剑归阁》,是宋代诗人陈宓所作。诗中以剑为题材,寓言深远。首句"晋代难为用"暗示了剑的价值超越时代,难以在乱世中显现其真正的威力。次句"翻藏此水涯"描绘了剑被隐匿于水边,仿佛在等待时机。

第三句"在天犹有赫",剑气如虹,即使在天空中也能展现出威严,象征着剑的不凡品质。第四句"镇地永无邪"则强调剑的正直与守护之力,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保持公正和威慑邪恶。

第五、六句"雨过疑留迹,风飞去莫遮",通过风雨的自然景象,进一步烘托出剑的神秘与坚韧。最后两句"谁云寒濑底,折戟伴沈沙"以折戟沉沙的形象,寓意剑虽未出鞘,但其历史沉淀和潜在的力量仍然令人敬畏。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剑寓言,表达了对英雄人物和正义精神的赞美,以及对历史沉淀之物的敬仰。

作者介绍

陈宓
朝代:宋

(1171—1230)宋兴化军莆田人,字师复,号复斋。陈定弟。少从朱熹学。历泉州南安盐税,知安溪县。宁宗嘉定七年,入监进奏院,上书言时弊,慷慨尽言。迁军器监簿,又上言指陈三弊。出知南康军,改南剑州,救灾济民,多有惠政。后以直秘阁主管崇禧观。有《论语注义问答》、《春秋三传抄》、《读通鉴纲目》、《唐史赘疣》等。
猜你喜欢

喜雪应制次韵

嘉平瑞雪映苍华,寒冻河源万里沙。

贝阙珠宫眩云海,琼林玉树散空花。

先春知为农祥应,泽物深随德意遐。

不隔宠光回寸草,何妨梅柳自萌芽。

(0)

送许尉子云二首·其二

济人曾现斩蛟手,慢学吴门作陆仙。

雪月精神资句法,经纶器识得天全。

评君合在羲皇上,许我难堪叔度贤。

出处相悬同臭味,寄怀犹望捧来篇。

(0)

送仲秉赴廷试五首·其二

雾豹文章异,渊鲸爪角雄。

荒陂寒泣露,空谷暮号风。

突起能无意,平沉未分穷。

不知貂冕地,冷砚破窗中。

(0)

师正堂二首·其二

颓垣荒蔓几经霜,今喜崇成背郭堂。

雅欲援琴追宓子,时从退食咏羔羊。

溪流碧绕如平篆,山木阴连不断行。

祇恐诏公台省去,空教南国爱甘棠。

(0)

和邑宰张元若酹月亭诗四首·其一

太白邀月饮,祇许老坡会。

汗漫赤壁游,浩歌邈相对。

(0)

酹江月/念奴娇.寿漕使

汉庭用老,想君王也忆、潜郎白首。

底事煌煌金玉节,奔走天涯许久。

江右风流,湖南清绝,更借诗翁手。

明年七十,人间此事希有。

固是守得堂间,鲂斋亭下,要称归来柳。

上恐夜深□贾傅,便有锋车迎候。

寿岳峰前,寿星池畔,且寿长沙酒。

期颐三万,祖风应管依旧。

(0)
诗词分类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诗人
程洵 傅熊湘 陈方恪 李雯 许炯 金兆燕 李符 耿湋 释善珍 陈岩 陆震 瞿士雅 李延兴 石孝友 多隆阿 王吉昌 周麟之 释崇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