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来春色,高云起夕寒。
闭门閒有卧,牵世若无欢。
旧业依松菊,光风转蕙兰。
委怀聊散帙,山海得流观。
细雨来春色,高云起夕寒。
闭门閒有卧,牵世若无欢。
旧业依松菊,光风转蕙兰。
委怀聊散帙,山海得流观。
这首诗描绘了春雨中的书斋景象,以及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向往。首句“细雨来春色”,细腻地捕捉了春雨初降时带来的生机与色彩,仿佛春色在细雨中缓缓展开。接着,“高云起夕寒”则通过高空中飘浮的云彩,暗示着傍晚的凉意,形成了一种对比,使得画面更加生动立体。
“闭门閒有卧,牵世若无欢。”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独自在书斋中的闲适与淡泊。闭门独处,远离尘世的喧嚣,内心却似乎并不感到欢乐,可能是因为对现实世界的某种无奈或逃避。这种情感的复杂性,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旧业依松菊,光风转蕙兰。”这里诗人以松菊和蕙兰为象征,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传统美德的坚守。松菊常被用来形容高洁的品格,而蕙兰则是优雅与清新的代表,诗人将自己与这些自然界的美好事物联系起来,既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自己精神追求的一种寄托。
“委怀聊散帙,山海得流观。”最后两句,诗人通过阅读书籍来寄托自己的情怀,同时也表达了对广阔世界的想象与探索。这里的“山海”不仅指自然界的真实景观,也象征着知识的海洋和人生的广阔天地。通过阅读和思考,诗人得以在书斋中畅游于知识与想象的世界,寻求心灵的慰藉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对书籍、对内心世界的独特感悟,以及在纷扰世间的静谧与自我反思。
琼台名字,其文章经济,妇孺皆识。
事业早承贤母训,移孝作忠王国。
位备三孤,峰连五老,福更能消得。
曲江同溯,岭南人物生色。
堪叹异代萧条,遗容尚在,保守谁家力。
磁碗玉簪牙笏好,手泽依然无失。
礼乐云亡,衣冠成古,不道如今日。
西山真学,后来留此矜式。
沧海三山绿。枣如瓜、凡人向共,往来充腹。
旧事分明原非梦,是梦黄粱早熟。
且奋袂、凭骑黄鹄。
古岸琴声何凄切,有成连、教取移情曲。
那不是,仙人屋。依然金戺瑶阶肃。
为纤纤、蛮烟蜑雨,弄成瑟缩。
仙犬如龙难敲户,也自无人剥啄。
閒暇好、又成幽独。
何日九霄青鸾下,看银台、拥出云千簇。
仙乐作,普天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