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台名字,其文章经济,妇孺皆识。
事业早承贤母训,移孝作忠王国。
位备三孤,峰连五老,福更能消得。
曲江同溯,岭南人物生色。
堪叹异代萧条,遗容尚在,保守谁家力。
磁碗玉簪牙笏好,手泽依然无失。
礼乐云亡,衣冠成古,不道如今日。
西山真学,后来留此矜式。
琼台名字,其文章经济,妇孺皆识。
事业早承贤母训,移孝作忠王国。
位备三孤,峰连五老,福更能消得。
曲江同溯,岭南人物生色。
堪叹异代萧条,遗容尚在,保守谁家力。
磁碗玉簪牙笏好,手泽依然无失。
礼乐云亡,衣冠成古,不道如今日。
西山真学,后来留此矜式。
这首诗赞美了明代琼山邱琼台先生的德行与功业。诗中提到邱先生的名字如同琼台一般珍贵,其文章与经世济民之才,连孩童都能识得。他早年便接受了贤母的教诲,将孝心转化为对国家的忠诚。在官位上,他如同五老峰一样稳重,福泽深厚,与曲江的先贤们一同引领岭南的人物,使他们生色增辉。
然而,诗中也流露出对邱先生身后世事变迁的感叹。即使遗容犹存,却无人能继续保守他的精神与力量。他所使用的磁碗、玉簪、牙笏等物品,以及亲手留下的痕迹,依旧完好无损。但礼乐已逝,衣冠成古,今日已非往昔。西山的真学精神,成为了后来者学习的典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邱琼台先生生平事迹的回顾与赞美,表达了对这位历史人物深远影响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时代变迁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