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恨黄花瘦。正千林、风霜摇落,暮秋时候。
晚节相看元不恶,采采东篱独秀。
试揽结、幽香盈手。
几劫修来方得到,与渊明、千载为知旧。
同冷淡,比兰友。柴桑心事君知否。
把人间、功名富贵,付之尘垢。
不肯折腰营口腹,一笑归欤五柳。
怅此意、而今安有。
若得风流如此老,也何妨、相对无杯酒。
诗自可,了重九。
莫恨黄花瘦。正千林、风霜摇落,暮秋时候。
晚节相看元不恶,采采东篱独秀。
试揽结、幽香盈手。
几劫修来方得到,与渊明、千载为知旧。
同冷淡,比兰友。柴桑心事君知否。
把人间、功名富贵,付之尘垢。
不肯折腰营口腹,一笑归欤五柳。
怅此意、而今安有。
若得风流如此老,也何妨、相对无杯酒。
诗自可,了重九。
这首宋词以菊花为主题,通过对菊花的描绘和对陶渊明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对世俗功名的淡泊态度。"莫恨黄花瘦"一句,以菊花的清瘦形象开篇,寓意其坚韧不屈的精神。"千林风霜摇落"则展示了菊花在秋季严寒中的独立姿态。
"晚节相看元不恶,采采东篱独秀"赞美了菊花的晚景之美,即使在众芳凋零之际,它依然独自绽放,与陶渊明的《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意境相合。"幽香盈手"进一步强调了菊花的内在品质,以及诗人对其香气的喜爱。
接下来,诗人通过"几劫修来方得到,与渊明千载为知旧"表达对陶渊明般隐逸生活的向往,认为只有经历过磨砺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与陶渊明成为千年的知己。"同冷淡,比兰友"将菊花比作兰花,两者都是清高孤傲的象征。
"柴桑心事君知否"暗指陶渊明的田园生活,诗人询问读者是否理解他的心境。"不肯折腰营口腹"表明诗人不愿为了生计而丧失人格,宁愿像陶渊明那样归隐田园。"怅此意、而今安有"表达了对这种理想生活方式的深深感慨,感叹现实中已难觅这样的志同道合者。
最后,诗人以"若得风流如此老,也何妨、相对无杯酒。诗自可,了重九"收束,表示即使不能如愿以偿,只要能保持这份风雅和对菊花的热爱,即使没有美酒相伴,也能在重阳节这一天自我陶醉于诗歌之中,体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高雅文化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