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发半白,四海无尺椽。
卞氏昔冠冕,子孙今萧然。
愿以栋宇馀,救此朝夕悬。
顾我亦何有,较子差尚贤。
倾囊不复惜,扫地幸见捐。
南邻隔短墙,两孙存故廛。
松竹手自种,风霜岁逾坚。
幽花乱蜂蝶,古木嘶蜩蝉。
垂阴可数亩,成功几百年。
人心苦无厌,隐居恨未圆。
得之苟有命,老矣聊息肩。
畚土填隙穴,结茅苴漏穿。
粗尔容偃息,岂复求华鲜。
西归信已乎,永杂孙陈编。
我生发半白,四海无尺椽。
卞氏昔冠冕,子孙今萧然。
愿以栋宇馀,救此朝夕悬。
顾我亦何有,较子差尚贤。
倾囊不复惜,扫地幸见捐。
南邻隔短墙,两孙存故廛。
松竹手自种,风霜岁逾坚。
幽花乱蜂蝶,古木嘶蜩蝉。
垂阴可数亩,成功几百年。
人心苦无厌,隐居恨未圆。
得之苟有命,老矣聊息肩。
畚土填隙穴,结茅苴漏穿。
粗尔容偃息,岂复求华鲜。
西归信已乎,永杂孙陈编。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作品《闻诸子欲再质卞氏宅》。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家族衰落的感慨以及对子孙后代的期望。诗中提到自己头发斑白,四处漂泊,昔日显赫的卞氏家族如今已衰败。他愿意将剩余的家业用来解救眼前的困境,尽管自身也并不宽裕,但仍愿意倾尽所有。
诗人观察到邻居虽然生活简朴,但家中松竹挺立,历经风雨依然坚韧,这让他深感自然与岁月的力量。他感叹人心难以满足,即使隐居也无法完全避开世事纷扰。然而,如果命运允许,他希望能借此机会在晚年有个安身之处,哪怕简陋,也能稍作休息。
最后,诗人决定亲手修补家园,满足基本的生活所需,不再追求奢华。他期待着与子孙共度余生,他们的存在就是他的安慰。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家族兴衰的沉思,以及对平淡生活的向往和对子孙后代的深深关怀。
启扉筠,怕尖风零雨,愁绝倚栏人。
翠袂笼寒,粉容倦昼,泪眸依旧伤春。
相怜处、双鬟移照,篝影暗、曾误湿仙裙。
冷艳啼螀,晴娇舞蝶,总是销魂。
谁料蘋波乍起,奈山斋秋寂,几度逡巡。
懒向妆楼,偏留苔径,依徊帘底温存。
任参差、轻盈低亚,逗疏萤、藻井又黄昏。
能共兰荪结佩,惆怅芳辰。
金飙渐转横塘路,凉筒暗消残暑。
傍影延青,摇烟笼暝,水面月华微吐。翠零香苦。
正人倚秋奁,绿纱窗户。
冷接菰蒲,画桡移人最深处。
沈吟浣纱旧事,怅鸳鸯梦断,难赋新句。
载酒船空,弄珠人杳,零乱半江秋露。匀圆摊破。
便拗向西风,一丝犹舞。已是萧疏,更禁喧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