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过碧溪湾。来望风帆。晴明今日袖馀寒。
还是隔年残雪也,半覆青山。征戍几人还。
野哭潸潸。人生行乐傍乡关。
准备一株邛竹杖,游戏花间。
行过碧溪湾。来望风帆。晴明今日袖馀寒。
还是隔年残雪也,半覆青山。征戍几人还。
野哭潸潸。人生行乐傍乡关。
准备一株邛竹杖,游戏花间。
这首《浪淘沙·登桥》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张夏所作,描绘了诗人登桥时所见之景及内心情感的细腻变化。
首句“行过碧溪湾”,开篇即以碧绿的溪水与弯曲的河湾勾勒出一幅清新自然的画面,为全诗奠定了宁静而略带忧郁的基调。接着,“来望风帆”一句,将视线从地面转向水面,风帆在碧波之上轻轻摇曳,既展现了动态之美,又暗示着远方的期待与向往。
“晴明今日袖馀寒”一句,描述了天气晴朗,阳光明媚,但袖中仍存余寒,这不仅是对天气的描写,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微妙感受——虽处春日,但心中仍有一丝未散的凉意,或许是对于过去岁月的回忆,或是对未来未知的忧虑。
“还是隔年残雪也,半覆青山”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残雪覆盖着青山,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对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青山依旧在,但已非往昔,残雪象征着过去的痕迹,提醒着诗人岁月不待人的现实。
“征戍几人还”一句,直接点出了战争的残酷与离别之痛。在那个动荡的时代,无数人为了国家或家族的利益,远离家乡,征战四方,不知何时才能归来。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战乱的哀叹,也寄托了对和平的渴望。
“野哭潸潸”描绘了战争带来的悲痛,田野间传来的哭泣声,充满了哀伤与无奈。这不仅仅是对逝去生命的悼念,更是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反思。
“人生行乐傍乡关”则转而表达了一种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尽管生活充满艰辛,但靠近家乡的地方,总能给人带来一丝安慰和希望。诗人在这里找到了一种平衡,既面对现实的痛苦,也不失对未来的憧憬。
最后,“准备一株邛竹杖,游戏花间”一句,以具体的行动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闲适生活的向往。准备一株邛竹杖,意味着他准备好了一种轻便、实用的工具,可以随心所欲地行走于自然之中,与花儿为伴,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这不仅是对身体自由的追求,也是心灵上的一种解脱与释放。
整体而言,《浪淘沙·登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面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复杂心情,既有对过往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对现实的深刻洞察。诗中蕴含的情感丰富而深沉,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人文关怀。
弭楫倚夕渚,躧步登阳陂。
隐隐隔河壖,蔼蔼见州埤。
序暮变林色,曦寒生水霏。
萚叶日自零,集禽时相依。
暌携怅流景,登顿念息栖。
迹絷情靡超,人远路恒迷。
岂伊苦旅叹,嗟哉丹灵移。
查浮犯云汉,鹤驭凌瑶池。
爽然与世绝,天游良在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