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冉冉归何处,细雨斜风作夜寒。
犹有数葩红好处,老年花似雾中看。
春光冉冉归何处,细雨斜风作夜寒。
犹有数葩红好处,老年花似雾中看。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作品,体现了他特有的思想情操和艺术风格。从诗的内容来看,王安石通过春光、细雨斜风这些自然景象,抒写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老年花色的感慨。
首句“春光冉冉归何处”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美好的光彩流逝不再的无奈与惆怅。春光不仅是自然界的景象,也常常被用来比喻青春时光的消逝和岁月的流转。
“细雨斜风作夜寒”则描绘了一个微冷的春夜场景,细雨和斜风共同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这里的“夜寒”不仅指气温的降低,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凄凉。
接下来的两句“犹有数葩红好处,老年花似雾中看”是对春天景色的进一步描写。在这个季节,虽然大部分花朵已经凋谢,但仍有一些顽强绽放的花朵保持着它们的红色,这种坚韧不拔的生命力让诗人感到欣慰。然而,诗人的目光并没有停留在这些鲜活的花朵上,而是通过“老年花似雾中看”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于岁月流逝和个人生命如同春天中的花朵一样脆弱易逝的感慨。这里的“老年花”可能指的是晚开的花,也象征着诗人自己步入老年的境况。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光、细雨斜风以及老年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易逝和时光流转的感悟,以及面对自然界变化时所产生的情感波动。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情感体验。
晓来膏雨,报一犁丰信,几枝娇色。
岸草河沙明似镜,不到尘埃花陌。
急管繁弦,香车宝勒,正阻寻春客。
东风特起,半空微露晴碧。
何况主意深勤,冰清才藻,玉润真圭璧。
翠麓华堂横枕水,波底斜阳红湿。
莲社风流,桃溪标致,便觉凡心息。
玉尊倾尽,笑中归步钩月。
虎啸风生,龙跃云飞,时不再来。
试凭高望远,长淮清浅,伤今怀古,故国氛埃。
壮志求伸,匈奴未灭,早以家为何谓哉。
多应是,待著鞭事了,税驾方回。稼轩聊尔名斋。
笑学请樊迟心未开。
似南阳高卧,莘郊自乐,磻溪韬略,傅野盐梅。
植杖亭前,集山楼下,五桂三槐次第栽。
功名遂,向急流勇退,肯恁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