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不闻于世,一生事在幽。
养花多小本,抱瓮得新流。
藤剪宽松腹,篱编护竹头。
孰知翁乐志,皓首此林丘。
名不闻于世,一生事在幽。
养花多小本,抱瓮得新流。
藤剪宽松腹,篱编护竹头。
孰知翁乐志,皓首此林丘。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林的老者的生活状态与心境,充满了淡泊名利、亲近自然的意境。
首句“名不闻于世”,点出老者的身份——一位隐士,他的名字并未为世人所熟知。接着“一生事在幽”一句,进一步强调了他远离尘嚣、隐居深山的生活方式。
“养花多小本,抱瓮得新流”两句,通过具体的活动展现老者的生活情趣。他以少量的花种养花,虽是小事,却也充满乐趣;“抱瓮得新流”则描绘了他亲自取水的场景,既体现了对自然的亲近,也暗示了生活的简朴与自给自足。
“藤剪宽松腹,篱编护竹头”两句,通过老者对园中藤蔓和篱笆的打理,展现了他对自然环境的细心呵护,同时也反映出他对生活的细致与热爱。
最后,“孰知翁乐志,皓首此林丘”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老者内心的满足与快乐。他以“林丘”自比,意指晚年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这片山林,过着与世无争、亲近自然的生活,这种生活对他而言,便是最大的快乐与满足。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老者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自然的深厚情感,是一首富有哲思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朝退常归隐,真修大隐情。
园林应得趣,岩谷自为名。
野步难寻寺,闲吟少在城。
树藏幽洞黑,花照远村明。
海石分湖路,风泉递雨声。
性高怜散逸,官达厌公卿。
架引藤重长,阶延笋迸生。
青门无到客,紫阁有来莺。
物外身虽隐,区中望本清。
终难依此境,坐卧避钧衡。
五天何处望,心念起皆知。
化塔留今日,泉鸣自昔时。
古苔生石静,秋草满山悲。
莫道声容远,长歌白雪词。
高怀逢异境,佳句想吟频。
月冷松溪夜,烟浓草寺春。
浮云将世远,清听与名新。
不见开岩日,空为拜影人。
景物搜求歇,山云放纵飞。
树寒烟鹤去,池静水龙归。
暗榻尘飘满,阴檐月到稀。
何年灯焰尽,风动影堂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