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子规》
《子规》全文
明 / 释函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已知宫阙生芳草,犹抱愁心泣夕阳。

无那东风增惆怅,有时寒雨助凄凉。

声随流水涓涓远,血染残红黯黯伤。

莫向山斋悲旧苑,晓钟微月梦初长。

(0)
鉴赏

这首诗《子规》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哀愁。首句“已知宫阙生芳草”,以宫阙的衰败象征往日繁华的消逝,芳草的生长则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接着,“犹抱愁心泣夕阳”一句,通过子规鸟(即杜鹃)在夕阳下哭泣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与不舍。

“无那东风增惆怅,有时寒雨助凄凉。”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东风本是温暖和煦之物,但在诗人眼中却增添了惆怅;而寒雨则直接加剧了凄凉之感。这种对比手法,使得情感表达更加丰富和深刻。

“声随流水涓涓远,血染残红黯黯伤。”这两句通过声音和色彩的描绘,将情感推向高潮。流水的声音渐行渐远,象征着美好时光的不可追回;而“血染残红”则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伤痛,红色的血液仿佛是生命中无法抹去的痕迹。

最后,“莫向山斋悲旧苑,晓钟微月梦初长。”诗人劝慰自己不要在山斋中为过去的美好时光悲伤,而是要面对现实,让心中的梦想在黎明的钟声和微弱的月光中慢慢延伸。这既是对过去的一种告别,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期待。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递进,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以及面对现实的复杂心情,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介绍

释函是
朝代:明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梅花二首·其一

寒梅昨夜泄春光,标格依然压众芳。

袅袅露枝团玉白,轻轻烟蕊簇金黄。

瑶妃谪堕溪村寂,雪片飘残月径香。

却笑汉宫争宠女,竞将娇额学新妆。

(0)

息交行

君不见子列禦寇居郑圃,四十馀年人莫睹。

外游不若务内观,食豨如人忘尔汝。

又不见玉川先生洛城里,闭关不出岁踰纪。

狂吟大句语惊人,劝之请谒辄掩耳。

古来贤达贵安闲,岂务奔走尘埃前。

深居简出悔吝少,治心养气精神全。

我念奇穷自平昔,险阻艰难多所历。

十年京洛困齑盐,五载江湖负羁靮。

比沭天恩处闲散,琳宫赋禄容家食。

老僧参罢返林泉,病马力疲栖皂枥。

扫除一室空复空,收还魂魄安其躬。

衣冠深藏罢应接,杜门却扫闲奴僮。

放怀书史得真乐,坐忘乃与希微通。

不须疑我何为尔,亦有文字如长虹。

(0)

五月八夜月色明甚望麻姑昭亭二山

天高月白夜漫漫,倚杖来看月下山。

老眼直穷烟霭外,诸峰浑在有无间。

翰林耽酒今何处,仙女乘鸾去不还。

天恐两山看未足,故飞明镜照孱颜。

(0)

饮马长城窟行

长安城边边地永,万里沙场地无井。

秦人掘土土作城,城下窟深胡水冷。

汉家将军号都护,西征上陇寒日暮。

野驼跑水无处寻,饮马长城窟边去。

长城窟,古来战死多白骨。

征人半作马下尘,犹向阴山斗驰突。

去时胡天霜雁鸣,归见玉关春草生。

将军功高封列城,斗死伍符无姓名。

(0)

宫词·其四十九

明辉严敞寿春前,仪凤翔鸾曲水穿。

欲就金阶连翠沼,更开花洞远相连。

(0)

疏山长老善清日诵楞严维摩二经赋小诗二首示之·其二

弹指三生过,伤心一念差。

试标天上月,为种火中花。

粗识禅为味,初欣道有牙。

老师一笑许,千劫误蒸砂。

(0)
诗词分类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诗人
温峤 班婕妤 陈时政 叶法善 储瓘 吴少微 王和卿 李星沅 朱子奢 戴永植 辨才 黄定 刘时中 王韫秀 张鸣善 杨恽 崔益铉 傅伯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