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里谁家地,日夕悲风起。
命尽五更头,不到五更尾。
狐狸招手人不知,脚下黄泉尺有咫。
蒿里谁家地,日夕悲风起。
命尽五更头,不到五更尾。
狐狸招手人不知,脚下黄泉尺有咫。
这首《蒿里曲》是明代僧人释函可所作,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生命的无常与死亡的必然性。诗中以“蒿里”为题,蒿里在古代指死者的墓地或阴间,这里借以象征生命的终结之地。
首句“蒿里谁家地,日夕悲风起”,开篇即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蒿里之地,日暮时分,悲风四起,预示着生命的尽头即将来临。接着,“命尽五更头,不到五更尾”,生动地描绘了生命的短暂与不可逆转,仿佛生命就在一夜之间消逝,从五更初至五更末,时间的流逝如此迅速,让人感叹生命的脆弱。
“狐狸招手人不知,脚下黄泉尺有咫”,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狐狸似乎在招手示意,却无人察觉,暗示了生死之间的隔阂与无知。而“脚下黄泉尺有咫”,则形象地表达了死亡的临近,仿佛黄泉之路就在咫尺之间,提醒人们生命终将走向终结。
整首诗通过哀婉的笔触,深刻揭示了生命与死亡的主题,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生命价值的思考。释函可以僧人的身份,以超然物外的视角,将生死的哲理寓于简短的诗句之中,引人深思。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