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陵城门夜不开,城头椎鼓鸣春雷。
绯衣擎火燎民屋,万井一炬飞红埃。
道傍横尸人不识,血流但见秦淮赤。
府中官吏一百人,尽取姓名书罪籍。
元戎被执不得归,贼坐黄堂纵呵斥。
明朝传檄下九州,九州牧伯不敢收。
可笑官军櫜羽箭,环视走卒撄城楼。
将军楼船下巫峡,胆落双旌俱卷甲。
日枭五十三头颅,一战何曾短兵接。
今年新起故将军,灞陵醉尉勿浪嗔。
文致太平武定乱,非渠谁复清风尘。
秣陵城门夜不开,城头椎鼓鸣春雷。
绯衣擎火燎民屋,万井一炬飞红埃。
道傍横尸人不识,血流但见秦淮赤。
府中官吏一百人,尽取姓名书罪籍。
元戎被执不得归,贼坐黄堂纵呵斥。
明朝传檄下九州,九州牧伯不敢收。
可笑官军櫜羽箭,环视走卒撄城楼。
将军楼船下巫峡,胆落双旌俱卷甲。
日枭五十三头颅,一战何曾短兵接。
今年新起故将军,灞陵醉尉勿浪嗔。
文致太平武定乱,非渠谁复清风尘。
这首《秣陵行》是宋代诗人周紫芝的作品,描绘了秣陵(今南京)的一次战争场景,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混乱。
开篇“秣陵城门夜不开,城头椎鼓鸣春雷”,以夜色中的秣陵城门未开,城头鼓声如春雷般轰鸣,营造出紧张激烈的氛围。接着“绯衣擎火燎民屋,万井一炬飞红埃”,描述了士兵手持火把焚烧民房,整个城市陷入一片火海,烟尘滚滚,景象惨烈。
“道傍横尸人不识,血流但见秦淮赤”进一步渲染了战争的血腥,道路两旁横躺着不认识的尸体,鲜血染红了秦淮河。接下来“府中官吏一百人,尽取姓名书罪籍”,揭示了战争中官吏的遭遇,他们被俘虏并记录在案,命运未知。
“元戎被执不得归,贼坐黄堂纵呵斥”描述了高级将领被囚禁的情景,面对敌方的严苛对待。而“明朝传檄下九州,九州牧伯不敢收”则反映了战争的影响迅速波及全国,各地官员不敢轻易介入。
“可笑官军櫜羽箭,环视走卒撄城楼”讽刺了官军的无能,他们只能环视四周,无力改变战局。最后“将军楼船下巫峡,胆落双旌俱卷甲”描绘了将军指挥下的战船勇猛冲锋,让敌人胆寒,最终“日枭五十三头颅,一战何曾短兵接”强调了这场战斗的激烈和残酷。
“今年新起故将军,灞陵醉尉勿浪嗔”表达了对新任将军的期待,希望他能像历史上的名将一样,平定乱世。最后“文致太平武定乱,非渠谁复清风尘”总结了诗人对国家治理的看法,认为通过文治和武功可以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和平。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深刻地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与混乱,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的渴望以及对有能力平定乱世之人的期待。
毛羽敛愁翠,黛娇攒艳春。
恨容偏落泪,低态定思人。
枕上梦随月,扇边歌绕尘。
玉钩鸾不住,波浅石磷磷。
冲尚犹来出范围,肯将经世作风徽。
三台位缺严陵卧,百战功高范蠡归。
自欲一鸣惊鹤寝,不应孤愤学牛衣。
西州未有看棋暇,涧户何由得掩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