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咏般若台一首赠源□长□》
《咏般若台一首赠源□长□》全文
宋 / 钱端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云收出远林,两山不隔□□鸣。

层台迥出层霄外,霜□还同霜月平。

修竹可人无俗韵,疏梅能事□僧清。

宝□遍□虚空界,深夜犹闻梵呗声。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ǒngbānruòtáishǒuzèngyuáncháng
sòng / qiánduān

□□yúnshōuchūyuǎnlínliǎngshān□□míng

céngtáijiǒngchūcéngxiāowàishuāngháitóngshuāngyuèpíng

xiūzhúrényùnshūméinéngshìsēngqīng

bǎobiànkōngjièshēnyóuwénfànbàishēng

翻译
云雾散去,远处的树林显现出来,两座山峦间的鸟鸣清晰可闻。
高高的平台直入云霄之外,白霜与皓月的明亮程度相当。
修长的竹子别有一番雅致,没有世俗的喧嚣,稀疏的梅花增添了僧人的清净氛围。
珍贵的宝石照亮了整个虚空世界,深夜里还能听到诵经的声音。
注释
云收:云雾消散。
出远林:显现于远方的树林。
层台迥出:高台耸立。
层霄外:云霄之上。
霜□还同霜月平:白霜与月亮的亮度相等。
修竹:高雅的竹子。
俗韵:世俗的韵味。
疏梅:稀疏的梅花。
僧清:僧人的清净。
宝□:珍贵的宝石。
虚空界:广阔的空间。
梵呗声:佛教诵经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山水画面,以及般若台的独特风貌。首句"云收出远林",暗示了山色在云雾散去后显得更加清晰,远处的山峦若隐若现。"两山不隔",进一步强调了视野的开阔,仿佛连绵的山脉都因距离而变得和谐共鸣。

"层台迥出层霄外",写出了般若台高耸入云,超越世俗的高度,与天际相接。"霜□还同霜月平",运用比喻,形容台顶平坦如霜雪铺就,与皓月共映,营造出一种空灵静谧的氛围。

"修竹可人无俗韵",通过赞美修长的翠竹,展现出其高雅不凡的气质,没有尘世的俗气。"疏梅能事□僧清",则以稀疏的梅花点缀,烘托出僧人的清修生活和禅意。

最后两句"宝□遍□虚空界,深夜犹闻梵呗声","宝□"可能指的是佛塔或寺庙的钟声,它回荡在广阔的天空下,即使在深夜,也能听到僧人们的诵经声,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宗教气息。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抒情,寓禅意于自然之中,表达了诗人对般若台的敬仰和对僧人生活的向往。钱端礼的笔触细腻,意境深远,展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

作者介绍
钱端礼

钱端礼
朝代:宋

(1109—1177)杭州临安人,徙台州临海,字处和。钱忱子。以恩补官。高宗绍兴间知临安府,权户部侍郎兼枢密都承旨,经画用楮为币,分为六务,出纳有法。孝宗时符离之役战败,附汤思退倡和议。为淮东宣谕使,入奏诋张浚主战。累进参知政事兼权知枢密院事,谋相位甚急。后以婿邓王立为太子,引嫌提举洞霄宫。起知宁国、绍兴府,因籍人财产至六十万缗,复与祠。卒谥忠肃。有《诸史提要》。
猜你喜欢

中秋月

何处见清辉,登楼正午时。

莫辞终夕看,动是隔年期。

冷湿流萤草,光凝宿鹤枝。

不禁鸡唱晓,轻别下天涯。

(0)

骅骝

龙德不可系,变化谁能谋。

骅骝亦骏物,卓荦地上游。

怒行追疾风,忽忽跨九州。

辙迹古所到,山川略能周。

鸿蒙无人梯,沆漭绕天浮。

巉岩拔青冥,仙圣所止留。

欲往辄不能,视龙乃知羞。

(0)

后元丰行

歌元丰,十日五日一雨风。

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

水秧绵绵复多稌,龙骨长乾挂梁梠。

鲥鱼出网蔽洲渚,荻笋肥甘胜牛乳。

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长闻鼓。

吴儿蹋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

老翁堑水西南流,杨柳中间杙小舟。

乘兴攲眠过白下,逢人欢笑得无愁。

(0)

将次相州

青山如浪入漳州,铜雀台西八九丘。

蝼蚁往还空垄亩,骐驎埋没几春秋。

功名盖世知谁是,气力回天到此休。

何必地中馀故物,魏公诸子分衣裘。

(0)

题真源宫

万岁丹霞府,千函蕊笈书。

时时瞻绛节,往往下云车。

近与刚风接,高连上帝居。

登前望南岳,清跸彻空虚。

(0)

庆金枝

新春入旧年,绽梅萼、一枝先。陇头人待信音传。

算楚岸、未香残。小枕风雪凭栏干。下帘幕、护轻寒。

年华永占入芳筵。付尊前、渐成欢。

(0)
诗词分类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诗人
冯梦龙 查升 孙奇逢 陆羽 陆希声 刘邦 卢谌 顾允成 马怀素 刘三吾 李天馥 杨云翼 乔吉 萧观音 伍乔 窦光鼐 桓温 薛莹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