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地有藏碑,悬谶出渊水。
云谁司盖藏,鬼斧不得毁。
其文既颠错,其言复何指。
柳叶辨虫书,煌煌告人纪。
天神笑下土,鲁国无男子。
吕尚方鼓刀,投纶未知止。
关中何寂寞,拔剑亦云已。
北地有藏碑,悬谶出渊水。
云谁司盖藏,鬼斧不得毁。
其文既颠错,其言复何指。
柳叶辨虫书,煌煌告人纪。
天神笑下土,鲁国无男子。
吕尚方鼓刀,投纶未知止。
关中何寂寞,拔剑亦云已。
这首诗名为《古意(其十四)》,是明朝末年清朝初年的诗人恽格所作。诗中以神秘的北地藏碑为引子,暗示着一种深藏的秘密和预言。"悬谶出渊水"描绘了碑文的来历,似乎带有某种预兆或神秘力量。接下来的诗句揭示了碑文内容的混乱与难以解读,"其文既颠错,其言复何指",暗示着其中隐藏的信息复杂而难以明了。
诗人进一步借"柳叶辨虫书"的形象,强调了理解这些神秘文字的困难,仿佛只有特定的人才能解读。"煌煌告人纪"则表达出碑文的重要性,像是在向世人昭示重要的历史记载。接下来的"天神笑下土,鲁国无男子",可能寓意着某种社会危机或预言鲁国的衰落。
"吕尚方鼓刀,投纶未知止"引用姜太公钓鱼的典故,暗示着在这样的乱世中,英雄人物如吕尚仍在等待时机,不知何时才会出手。最后两句"关中何寂寞,拔剑亦云已"描绘了关中的荒凉景象,以及持剑者对时局的无奈,表示即使有力量,也可能无法改变现状。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神秘的藏碑和隐喻,展现了作者对于历史变迁、英雄命运以及社会危机的深刻思考。
龙山慧山两山云,出能为雨入为晴。
云山之气有敛散,敛散之理斯为神。
我庐山下为小隐,云为动兮山为静。
悠然而出物之泽,屹然而峙地之镇。
我见云山善与俱,云山无情不见余。
我比云山多此见,不如一似云山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