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求得自河间,此记尤奇似五官。
文苦聱牙精识少,物穷纤悉辨名难。
牙围以后图方见,口义于今缺不完。
师说幸然无失坠,书成只恨鬓凋残。
千金求得自河间,此记尤奇似五官。
文苦聱牙精识少,物穷纤悉辨名难。
牙围以后图方见,口义于今缺不完。
师说幸然无失坠,书成只恨鬓凋残。
这首诗《重修考工记口义》由宋代诗人林希逸所作,通过诗中的内容,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考工记》这部古代工艺技术文献的深入研究与高度评价。
诗中首先提到“千金求得自河间”,表达了对《考工记》价值的肯定,认为其价格高昂,值得花费大量金钱去获取。接着,“此记尤奇似五官”一句,将《考工记》比作五官,强调其在工艺技术领域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文苦聱牙精识少,物穷纤悉辨名难”两句,揭示了《考工记》文字艰涩、专业性强的特点,以及在详细描述各种物品时,辨识名称的困难。这反映了古代工艺技术的复杂性和专业性。
“牙围以后图方见,口义于今缺不完”则指出《考工记》在描述工艺流程和图示方面可能存在不完整的情况,但仍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最后,“师说幸然无失坠,书成只恨鬓凋残”表达了诗人对《考工记》传承和保存的重视,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年华老去的感慨,体现了对知识传承的深深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赞美了《考工记》作为古代工艺技术宝典的价值,也反映了作者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深切关注和忧虑。
颜生称为仁,荣公言有道。
屡空不获年,长饥至于老,虽留身後名,一生亦枯槁,死去何所知,称心固为好,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裸葬何必恶,人当解意表。
我行未云远,回顾惨风凉。
春燕应节起,高飞拂尘梁。
边雁悲无所,代谢归北乡。
离昆鸣清池,涉暑经秋霜。
愁人难为辞,遥遥春夜长。
贫居乏人工,灌木荒余宅。
班班有翔鸟,寂寂无行迹。
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
岁月相催逼,鬓边早已白。
若不委穷达,素抱深可惜。
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
奈何五十年,忽已亲此事。
求我盛年欢,一毫无复意。
去去转欲速,此生岂再值。
倾家持作乐,竟此岁月驶。
有子不留金,何用身後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