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里适逢君,十指如冰玉。
陶令无弦太寂寥,辜负樽中绿。
画里又逢君,紫绮临修竹。
何处青山解惜人,好奏归鸿曲。
客里适逢君,十指如冰玉。
陶令无弦太寂寥,辜负樽中绿。
画里又逢君,紫绮临修竹。
何处青山解惜人,好奏归鸿曲。
这首《卜算子·题琴士隐庵画像》由明末清初的诗人曹溶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与琴士相遇的情景,以及对琴士隐居生活的感慨。
首句“客里适逢君,十指如冰玉”描绘了一位不期而遇的琴士形象,其手指如同冰雕玉琢一般,既展现了琴士技艺的高超,也暗示了其性情的高洁和内心的宁静。接下来,“陶令无弦太寂寥,辜负樽中绿”运用了陶渊明与无弦琴的典故,表达了对琴士虽有高超技艺却选择隐居,远离尘嚣的惋惜之情。这里的“樽中绿”指的是酒,暗喻琴士虽有雅兴,却因隐居而未能与友人共享佳酿,略显遗憾。
后两句“画里又逢君,紫绮临修竹”转而描述在画中再次遇见琴士的情景,画面中紫衣的琴士站在修长的竹林之中,营造出一种超然脱俗的氛围。最后,“何处青山解惜人,好奏归鸿曲”则表达了对琴士隐居生活的理解与共鸣,同时也寄寓了对琴士能以音乐传达心声,如同归鸿般自由飞翔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与琴士相遇的场景描绘,以及对其隐居生活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高洁人格的赞美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词中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和意象,使得情感表达更为丰富和深沉。
春秋书大水,灾患古所评。
去年积行潦,田亩鱼蛙生。
今岁谷翔贵,鼎饪无以烹。
继亦掇原野,草莱不得萌。
剥伐及桑枣,折发连檐甍。
谁家有仓囷,指此为兼并。
头会复箕敛,劝率以为名。
壮强先转徙,羸瘠何经营。
天子忧元元,四郊扬使旌。
朝暮给饘粥,军廪阙丰盈。
殍亡与疫死,颠倒投官坑。
坑满弃道傍,腐肉犬豕争。
往往互食啖,欲语心魂惊。
荒村但寂寥,晚日多哭声。
哭哀声不续,饥病焉能哭。
止哭复吞声,清血暗双目。
陇上麦欲黄,寄命在一熟。
麦熟有几何,人稀麦应足。
纵得新麦尝,悲哉旧亲属。
我歌酂阳行,诗成宁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