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男儿未足誇,喜传衣钵振吾家。
大廷好上千言对,要使声名播迩遐。
一第男儿未足誇,喜传衣钵振吾家。
大廷好上千言对,要使声名播迩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家长对即将离家参加科举考试的侄子满怀期待和鼓励的情感。开头两句“一第男儿未足誇,喜传衣钵振吾家”表达了家人对于后辈考取功名的期望和自豪,这里的“一第男儿”指的是科举考试中的优异成绩,“衣钵”则象征着宗族的延续和发扬。
接下来的两句“大廷好上千言对, 要使声名播迩遐”展现了侄子在朝廷考场上的雄心壮志。这里的“大廷”指的是国家的重要场合,而“千言对”则是比喻侄子能够应对所有考试的问题,并且表达出他渴望在这样的场合中发挥自己的才华,“要使声名播迩遐”强调了家人希望他的名字和成就能传遍四方。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家庭对科举成功的重视,以及个人的学识与才能对于家族荣耀的重要性。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教育和科举考试的重视,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家族观念的深厚根基。
畋猎自古昔,况伊心赏俱。
偶与群公游,旷然出平芜。
层阴涨溟海,杀气穷幽都。
鹰隼何翩翩,驰骤相传呼。
豺狼窜榛莽,麋鹿罹艰虞。
高鸟下骍弓,困兽斗匹夫。
尘惊大泽晦,火燎深林枯。
失之有馀恨,获者无全躯。
咄彼工拙间,恨非指踪徒。
犹怀老氏训,感叹此欢娱。
塞口连浊河,辕门对山寺。
宁知鞍马上,独有登临事。
七级凌太清,千崖列苍翠。
飘飘方寓目,想像见深意。
高兴殊未平,凉风飒然至。
拔城阵云合,转旆胡星坠。
大将何英灵,官军动天地。
君怀生羽翼,本欲附骐骥。
款段苦不前,清冥信难致。
一歌阳春后,三叹终自愧。
南山转群木,昏晓拥山翠。
小泽近龙居,清苍常雨气。
君家北原上,千金买胜事。
丹阙退朝回,白云迎赏至。
新晴村落外,处处烟景异。
片水明断岸,馀霞入古寺。
东皋指归翼,目尽有馀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