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识通村坞,因寻遁世人。
园庐幽背郭,翁媪喜迎宾。
耕凿家随足,过从俗尚淳。
囊衣来避寇,终夕话酸辛。
始识通村坞,因寻遁世人。
园庐幽背郭,翁媪喜迎宾。
耕凿家随足,过从俗尚淳。
囊衣来避寇,终夕话酸辛。
这首元代诗人黎伯元的《至正丙申端月避寇竹州冈梁家(其一)》描绘了一幅隐逸与避难的乡村生活画卷。诗中通过“始识通村坞,因寻遁世人”开篇,点明了诗人偶然间发现了一个隐匿于深山中的村落,这里的人们仿佛是世外桃源的居民,远离尘嚣,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接着,“园庐幽背郭,翁媪喜迎宾”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这个村庄的宁静与和谐。老人们热情地迎接外来之客,这种淳朴的民风让人感到温暖和亲切。随后,“耕凿家随足,过从俗尚淳”则强调了村民们的日常活动与生活方式,他们依靠农耕和手工艺维持生计,邻里之间保持着淳厚的风俗习惯,彼此之间的交往充满了真诚与和谐。
最后,“囊衣来避寇,终夕话酸辛”揭示了诗人此次来访的背景——躲避战乱。村民们为了躲避敌寇的侵扰,不得不离开家园,流离失所。夜幕降临,诗人与村民们围坐一起,共话生活的艰辛与不易。这一场景既体现了诗人的同情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也深刻揭示了战争给普通百姓带来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战乱中人民命运的关注。
昔日何人画于菟,君家独有他家无。
宣城老包骨已朽,纷纷俗子尚欢呼。
大虎蹲踞小虎戏,目光注射百步外。
名画多闻内府收,人间岂惜千金费。
巉巉岩岩谷中石,老树穹枝拂秋色。
锐头将军射不得,却挂江南使君壁。
林间一啸四山风,麇惊狐号鸟堕空。
不向南山随李广,只愁东海笑黄公。
忆昔余顽少小时,先生教诵荆公诗。
只今耆旧无新语,赖有庐山病可师。
立我谨外揵,逐物戒内热。
樊然辨物我,此意犹屑屑。
是身本虚空,何者为六结。
虽慧念不起,虽定照不灭。
无我与我所,观亦于何设。
右臂弹已化,左肘柳方蘖。
顾君进此道,遗我自朝彻。
不见鲁东家,意与我俱绝。
顷年官黄冈,清俸缘手空。
饱暖到茕独,吾宁守其穷。朅来漆塘山,?稏收横纵。
自言畏多累,不复爱亩钟。
负郭鄙苏子,沉舟似庞翁。
绝胜南阳人,辛苦耕隆中。
遗后但清德,有子人中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