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江东赖布衣,芒鞋竹杖款荆扉。
于今参得茅家诀,不向青山问所归。
还是江东赖布衣,芒鞋竹杖款荆扉。
于今参得茅家诀,不向青山问所归。
这首诗《赠方士赖生》是明代文学家王世贞对一位名为赖生的方士的赠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这位方士独特生活态度和哲学思想的赞赏。
首句“还是江东赖布衣”,开篇即点出赖生的身份——一位来自江东的平民方士。这里的“布衣”不仅指其穿着朴素,更象征着其不拘一格、淡泊名利的生活方式。诗人以“还是”二字,强调赖生虽为平民,却能坚守自我,与众不同。
次句“芒鞋竹杖款荆扉”,描绘了赖生日常出行的情景。他脚踏芒鞋,手持竹杖,缓缓步入荆门。这不仅展现了赖生行走在自然中的自在与和谐,也暗示着他追求的是一种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生活状态。
第三句“于今参得茅家诀”,表明赖生已经领悟到了某种深奥的道家智慧或修炼秘诀。“参得”二字,意味着赖生在修行之路上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达到了一定的境界。这里不仅赞扬了赖生的修行成就,也暗含了诗人对其精神追求的高度认可。
最后一句“不向青山问所归”,表达了赖生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本质的思考。他不再追问青山之后的去处,而是将自己融入自然之中,与自然和谐共存。这种超脱世俗、回归本真的态度,体现了赖生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自由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赖生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一种超越世俗、追求内心平静与自然和谐生活方式的赞美。王世贞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赖生个人的敬仰,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理念。
燕外芳丛,鸳边靓侣,花天嫩约重践。
紫曲迷香,红么按谱,十幅凤帘低卷。
眉心晕碧,镇飘出、愁痕两点。
寒浅春衫乍试,谈深夜灯频剪。银屏殢云半掩。
照筝堂、嫠蟾初满。漫倚缃桃话别,春魂太短。
待与商量吟管。奈赋恨江郎病怀懒。
一片笙歌,绿杨天远。
步出南郊,曲尘飏暖,阳春白日风香。
湔裙是处,祭扫谁家,近路粉黛相望。
柳发桃颦,衬弓弯云袂,竞斗时妆。戏语曲池旁。
虫虫也爱韶光。
问石子冈头,散花天女,沉醉知在何乡。
僧俗同欢喜,志公帽朽只园场。
絮舞花迷,胡觑得、唇乾眼忙。
又争知、红尘紫陌,年来消减清狂。
冷吟直。愁写分山断碧。
皋桥上、重赋五噫,佚老无归怨春色。微箕尚逊国。
安识。青蝇吊客。
巫阳下,招取散魂,双阙岧峣去天尺。孤云荡无迹。
算几辈词仙,沤鹜分席。西山薇苦谁能食。
寻一卧江介,梦回青琐,沈沈梅讯断雁驿。
送穷誓投北。休恻。半尘积。叹鹤化天寥,琴碎音寂。
流波雅引哀何极。定月夜仙掌,自吹残笛。
精灵如在,漫笑我,借泪滴。
绕芳丛。好春蓝尾,依然昨夜东风。
甚过卯不教温酒,经旬忘了梳头,雨中病中。
韶华百五犹浓。药带密围金缕,榴巾暗蹙香红。
问几许、春愁便如春水,绿窗纱换,素筝尘掩,可禁小满余寒似剪,初三斜月如弓。
粉墙东。流莺比人更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