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出南郊,曲尘飏暖,阳春白日风香。
湔裙是处,祭扫谁家,近路粉黛相望。
柳发桃颦,衬弓弯云袂,竞斗时妆。戏语曲池旁。
虫虫也爱韶光。
问石子冈头,散花天女,沉醉知在何乡。
僧俗同欢喜,志公帽朽只园场。
絮舞花迷,胡觑得、唇乾眼忙。
又争知、红尘紫陌,年来消减清狂。
步出南郊,曲尘飏暖,阳春白日风香。
湔裙是处,祭扫谁家,近路粉黛相望。
柳发桃颦,衬弓弯云袂,竞斗时妆。戏语曲池旁。
虫虫也爱韶光。
问石子冈头,散花天女,沉醉知在何乡。
僧俗同欢喜,志公帽朽只园场。
絮舞花迷,胡觑得、唇乾眼忙。
又争知、红尘紫陌,年来消减清狂。
这首词描绘了清明时节作者步出南郊所见的春景和人们的活动。"曲尘飏暖,阳春白日风香",写出了春风拂面,温暖而带着春日的气息,空气中弥漫着花草的香气。"湔裙是处,祭扫谁家",暗示着人们正在清扫墓地,准备祭奠先人,体现了清明节的风俗。
"近路粉黛相望",描绘了沿途女子们身着艳丽衣饰,如同桃花柳叶般娇媚动人。"柳发桃颦,衬弓弯云袂,竞斗时妆",进一步描绘了她们比美斗艳的情景,生动展现了春天的热闹与活力。
"戏语曲池旁",则传达出轻松愉快的气氛,人们在池塘边谈笑嬉戏。"虫虫也爱韶光",连昆虫都感受到春光的美好,增添了生机勃勃的意象。
"问石子冈头,散花天女,沉醉知在何乡",诗人想象着仙女般的身影在山岗上散花,不知何处归去,营造出神秘而梦幻的氛围。
"僧俗同欢喜",反映出清明节不仅是世俗的节日,也是僧侣们参与庆祝的日子。"志公帽朽只园场",提及的是佛教故事中的志公和尚,表达对历史文化的敬仰。
"絮舞花迷,胡觑得、唇乾眼忙",描述了花瓣飘落如雪,人们沉浸在花海中,欣赏美景,流连忘返。"红尘紫陌,年来消减清狂",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繁华落尽的感慨,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清明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日的生机、人间的欢乐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怀念,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阴雷慢转野云长,骏马双嘶爱雨凉。
应念龙钟在泥滓,欲摧肝胆事王章。
世故相逢各未闲,百年多在别离间。
昨夜秋风今夜雨,不知何处入空山。
运筹时所贵,前席礼偏深。
羸驾归贫宅,攲冠出禁林。
凤巢方得地,牛喘最关心。
雅望期三入,东山未可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