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就归来一酒徒,白云秋色总堪呼。
那能饱尽长安米,老向君王乞鉴湖。
赋就归来一酒徒,白云秋色总堪呼。
那能饱尽长安米,老向君王乞鉴湖。
这首明代诗人谢与思的《醉歌》,以酒徒自居,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束缚的厌倦。诗中“赋就归来一酒徒”一句,描绘了诗人完成作品后,选择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生活状态,以酒为伴,自在逍遥。接着,“白云秋色总堪呼”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超脱世俗的意境,将自己融入到大自然之中,与白云秋色为友,寻求心灵的宁静与和谐。
“那能饱尽长安米”一句,暗含对京城繁华生活的一种讽刺,表达了诗人对物质富足但精神空虚的都市生活的不满。长安米,象征着富贵与权力,但诗人却认为这样的生活并不能满足内心的真正需求。“老向君王乞鉴湖”则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鉴湖,即浙江绍兴的鉴湖,是诗人理想中的避世之所,象征着清静、自然与自由的生活环境。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自然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社会束缚的反抗。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传统文人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个人精神世界与社会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一春不是不寻春。
终是不忺人。
好怀渐向中年减,对歌钟、浑没心情。
短帽怕黏飞絮,轻衫压扑游尘。
暖香十里软莺声。
小舫绿杨阴。
梦随蝴蝶飘零後,尚依依、花月关心。
惆怅一株梨雪,明年甚处清明。
松风掩昼隐深清。
流水自泠泠。
一从柯烂归来后,爱弦声、不爱枰声。
颇笑山中散木,翻怜爨下劳薪。
透云远响正丁丁。
孤凤划然鸣。
疑行岭上千秋雪,语高寒、相应何人。
回首更无寻处,一江风雨潮生。
流水人家,乍过了斜阳,一片苍树。
怕听秋声,却是旧愁来处。
因甚尚客殊乡,自笑我、被谁留住。
问种桃、莫是前度。
不拟桃花轻误。
少年未识相思苦。
最难禁、此时情绪。
行云暗与风流散,方信别泪如雨。
何况夜鹤帐空,怎奈向、如今归去。
更可怜,闲里白了头,还知否。
看方壶拥翠,太极垂光,积雪初晴。
阊阖开黄道,正绿章封事,飞上层青。
古台半压琪树,引袖拂寒星。
见玉冷闲坡,金明邃宇,人往深清。
幽寻。
自来去,对华表千年,天籁无声。
别有长生路,看花开花落,何处无春。
露台深锁丹气,隔水唤青禽。
尚记得归时,鹤衣散影都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