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寺楼台对夕阴,淡烟疏磬散空林。
风生寒渚白蘋动,霜落秋山黄叶深。
云尽独看晴塞雁,月明遥听远村砧。
相思不见又经岁,坐向松窗弹玉琴。
萧寺楼台对夕阴,淡烟疏磬散空林。
风生寒渚白蘋动,霜落秋山黄叶深。
云尽独看晴塞雁,月明遥听远村砧。
相思不见又经岁,坐向松窗弹玉琴。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的山寺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
"萧寺楼台对夕阴"一句,以“萧”字渲染出一种清幽、寂静的氛围,设定了整个画面的基调。"淡烟疏磬散空林"则是对景色的进一步描绘,"淡烟"和"疏磬"共同营造了一种淡远悠长的意境。
接下来的"风生寒渚白蘋动,霜落秋山黄叶深"两句,以“风”、“霜”为切入点,更深入地描绘了秋天的寒冷和树木的枯萎,同时也映衬出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
"云尽独看晴塞雁,月明遥听远村砧"两句,则是对孤独状态下的感受与体验。"云尽"意味着视线的清晰,而"晴塞雁"则显示了天边的寂静;"月明"和"远村砧"共同构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宁静与深邃。
最后,"相思不见又经岁,坐向松窗弹玉琴"两句,将前面营造的情境转化为对友人的思念。"相思"表达了对远方之人的怀念,而"坐向松窗弹玉琴"则是诗人寄寓情感的行为,通过音乐来抒发胸中的郁闷。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其清新淡雅的笔触和深沉内省的情感,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