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难分离久,相思每泪垂。
梦归残月晓,信到落花时。
未必乖良会,何当有后期。
那堪楼上望,烟水接天涯。
多难分离久,相思每泪垂。
梦归残月晓,信到落花时。
未必乖良会,何当有后期。
那堪楼上望,烟水接天涯。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沉的相思之情和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开篇“多难分离久,相思每泪垂”表达了长时间的分别带来的思念之痛,每当想起那人就不禁泪落。这份情感深厚而真挚,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心中充满了对远方亲人的牵挂。
“梦归残月晓,信到落花时”则是在描绘梦中的相见,虽然只是幻觉,但也让人感到了一丝慰藉。梦醒后却只能依靠书信来维持彼此的联系,而时间流逝,连信件都变得稀少,正如“落花”般难以捕捉。
“未必乖良会,何当有后期”表达了对未来重逢机会的不确定性和渴望。诗人并不确定是否能够再次与亲人团聚,但仍然怀揣着希望,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最后,“那堪楼上望,烟水接天涯”则是诗人在高楼上眺望远方的情景。这种视角让人感到一种渺小和无助,同时也映射出内心深处对亲人的思念。那一抹“烟水”模糊了天际的界限,仿佛连通了现实与幻想,让诗人的情感得以暂时的释放。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鲜明的意象展示了作者对亲人深切的思念,以及面对长久分别所产生的心灵创伤。
门掩青春春自饶,未容取次老僧敲。
输他蜂蝶无情物,相逐偷香过柳梢。
秋潮夜落江为墟,青溪茁茁生菰蒲。
舟舫逍遥宾从疏,谁识长沙李大夫。
十年持节使江吴,转入七闽将漕车。
道上狂贼未伏诛,少壮疮痍官吏逋。
公方疾驱布威德,朝廷发兵趣捕贼。
兵多贼少即日降,公独至今为失职。
白首飘然归故国,由来仕宦终无极。
借令得意任公卿,年迫桑榆心更惜。
昔时柴车一束书,今日朱门百口食。
大夫月奉三万钱,何必要涂争埶力。
野人结庵齐山傍,早岁曾为门下客。
不遗簪履惠相访,顾我青山唯四壁。
野人适自三湘来,布衣犹带湘山碧。
公舟少驻洞庭下,尽洗都城尘土迹。
鄙性不嗜饮,不知酒中乐。
古人能闭关,此兴应可度。
形骸委物外,宠利安能薄。
何为攘臂人,喧卑同燕雀。
朝挥百神王,夕引群忧涸。
畴昔二三公,逃死向杯杓。
我乐不在是,陶然造冲漠。
子当剧醉时,相访南山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