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处徵心心不遂,懵懂阿难不瞥地。
直饶徵得见无心,也是泥中洗土块。
七处徵心心不遂,懵懂阿难不瞥地。
直饶徵得见无心,也是泥中洗土块。
这首诗出自宋代僧人释净端的《偈四首》之一。诗中以“七处徵心心不遂”开篇,描绘了寻求内心平静与理解的艰难过程。"七处徵心"可能指的是在七个不同的角度或层面去探索心灵,但最终发现内心的真正状态并不容易达到。"懵懂阿难不瞥地"则通过引用佛教中的阿难尊者,暗示即使是在修行和智慧的道路上,也难免会有困惑和迷茫。
接下来的两句"直饶徵得见无心,也是泥中洗土块",进一步阐述了即使能够理解到“无心”的境界,也依然面临着现实世界的种种挑战和困难。这里的“无心”可以理解为超越了世俗的执着与烦恼,达到了一种心灵的纯净状态。然而,即便如此,生活中的琐事、困难和挑战仍然需要面对,就如同在泥泞中清洗一块泥土一样,既体现了对内心追求的坚持,也隐含了对现实世界中不可避免的挑战的接纳与应对。
整首诗通过形象化的比喻,表达了在追求精神境界的同时,也要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考验,强调了精神成长与日常生活实践之间的紧密联系。
秋云黄,日月忙,登选才俊收词章。
操觚搦翰换钟鼎,往往冰炭交中肠。
柯山多士称海内,勇气洗尽古战场。
笑挥笔阵示整暇,洒洒胸中书传香。
此邦昔日龙头客,前后相辉九霄翮。
山川孕秀不乏人,想已津津动颜色。
题舆左岳得儒英,行整速步趋天庭。
金薤琳琅耀光彩,不学砌下寒蛩鸣。
盖世功名人共许,赤手欲搏南山虎。
暂来秋院镇文场,坐使千袍同鼓舞。
我昔贫困如匡衡,邻灯夜照心峥嵘。
区区薄宦亦谩尔,役役尘埃愧此生。
浅学幽深虽未烛,到耳独能辨丝竹。
从今著意听文鸣,会使嘤嘤出幽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