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久不到,花鸟向何人。
风散石崖雪,天开湖水春。
老僧虚白社,骚客负青蘋。
底事燕京陌,黄尘满角巾。
西山久不到,花鸟向何人。
风散石崖雪,天开湖水春。
老僧虚白社,骚客负青蘋。
底事燕京陌,黄尘满角巾。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谢榛所作的《望西山》。诗中描绘了诗人久别重游西山时所见之景,以及内心的感受。
首句“西山久不到”,表达了诗人对西山的怀念之情,暗示了他长时间未再造访此地。接着,“花鸟向何人”一句,以拟人化的手法,将花鸟赋予情感,似乎在询问诗人为何久别,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期待。
“风散石崖雪,天开湖水春”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展现了西山的美丽风光。风吹过石崖,带走了积雪,仿佛为春天的到来铺路;天空一开,湖水泛起春意,生机勃勃。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景色之美,也隐含了诗人对新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老僧虚白社,骚客负青蘋”则转向对西山人文景观的描写。老僧在虚白社中静修,与世无争,而骚客(多指文人)则背负着青蘋(一种水生植物),或许是在寻找灵感或是漫步于湖畔,享受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这两句通过对比,表现了不同人物在西山的不同生活状态,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底事燕京陌,黄尘满角巾”一句,诗人突然转而思考自己身处繁华都市的燕京,与眼前西山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黄尘满角巾,形象地描绘了都市生活的忙碌与喧嚣,与前文的宁静形成了强烈反差,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生活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山的自然美景与人文气息,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生活的反思,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宝塔疑神运,擎天此柱雄。
势分吴越半,影插斗牛中。
拔地无层限,登霄有路通。
三城依作镇,一海自横空。
礼佛诸蕃异,焚香与汉同。
祝尧齐北极,望舶请南风。
瑞气凝仙露,灵光散玉虹。
铎音争响亮,春色正冲融。
视笔添清逸,凭栏洗困蒙。
更当高万丈,吾欲跨冥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