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郎幽趣,占清溪一曲,小桥横渡。
溪上红尘飞不到,惟有白云来去。
出岫无心,凌江有态,水面鱼吹絮。
倚门遥望,钟山一半留住。
涵影淡荡悠扬,朝朝暮暮,是几番今古。
指点昔人行乐地,半是鹭汀鸥渚。
映水朱楼,踏歌画舫,寂寞知何处。
天涯倦客,几时归钓春雨。
周郎幽趣,占清溪一曲,小桥横渡。
溪上红尘飞不到,惟有白云来去。
出岫无心,凌江有态,水面鱼吹絮。
倚门遥望,钟山一半留住。
涵影淡荡悠扬,朝朝暮暮,是几番今古。
指点昔人行乐地,半是鹭汀鸥渚。
映水朱楼,踏歌画舫,寂寞知何处。
天涯倦客,几时归钓春雨。
这首元代萨都剌的《酹江月·题清溪白云图》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诗人以周郎(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周瑜)的典故开篇,想象他在清溪边的闲适生活,小桥横跨,远离尘世喧嚣。溪水清澈,白云悠悠,象征着超脱与自然的和谐。
“出岫无心,凌江有态”赞美了溪流的自由自在,鱼儿在水面吐泡,仿佛在吹拂着白云,增添了生动趣味。诗人倚门远眺,被钟山美景吸引,似乎连山的一半都被他留在了视线中。
下片转向对历史遗迹的怀想,昔日的游乐观处如今只剩下鹭鸟栖息的汀洲和鸥群停歇的沙洲。朱楼倒映水中,画舫踏歌的场景已成往事,令人感到寂寥。最后,诗人以天涯倦客的身份,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期待在春雨中垂钓,回归自然。
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描绘清溪白云图,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