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浣溪沙.偶成》
《浣溪沙.偶成》全文
清 / 曹贞吉   形式: 词  词牌: 浣溪沙

飞凤将雏紫玉钗。双鸾小样合欢鞋。

卓金车子响铜街。

濯锦江头朝复暮,踏青陌上去还来。

红楼斜日费安排。

(0)
鉴赏

这首《浣溪沙·偶成》由清代词人曹贞吉所作,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生活画卷。词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子的日常活动与情感世界。

首句“飞凤将雏紫玉钗”,以“飞凤”象征女子的优雅与高贵,而“将雏”则暗示了她作为母亲的角色,同时“紫玉钗”为装饰品,增添了女性的华美。这一句通过形象的比喻,展现了一个既温柔又充满母性的女性形象。

接着,“双鸾小样合欢鞋”一句,进一步描绘了女子的穿着细节,合欢鞋是古代女子喜爱的鞋履,象征着爱情与和谐。双鸾的图案寓意着伴侣间的恩爱与和谐,体现了女子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卓金车子响铜街”一句,通过“卓金车子”和“铜街”的描绘,展现了女子出行时的奢华与气派,同时也暗示了社会地位的尊贵。车轮在铜街上滚动的声音,仿佛是生活的节奏,充满了活力与动感。

“濯锦江头朝复暮,踏青陌上去还来”两句,将时间与空间的转换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濯锦江是成都著名的河流,这里用以象征春天的美好景色。女子在江边晨起晚归,踏青陌上,来来回回,不仅展现了季节的变化,也反映了女子日常生活的忙碌与充实。

最后,“红楼斜日费安排”一句,以“红楼”象征女子居住的豪华居所,而“斜日”则暗示一天即将结束,表达了女子在一天劳作后的宁静与满足。整个画面温馨而富有诗意,展现了女子在春日里平凡而又幸福的生活状态。

综上所述,《浣溪沙·偶成》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清代女子在春日里的生活场景,既有对美的追求,也有对家庭的责任感,以及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作者介绍
曹贞吉

曹贞吉
朝代:清   字:升六   号:实庵   籍贯:安丘县城东关(今属山东省)   生辰:1634~1698

曹贞吉(1634~1698) 清代著名诗词家。字升六,又字升阶、迪清,号实庵,安丘县城东关(今属山东省)人。曹申吉之兄。康熙三年进士,官至礼部郎中,以疾辞湖广学政,归里卒。嗜书,工诗文,与嘉善诗人曹尔堪并称为“南北二曹”,词尤有名,被誉为清初词坛上“最为大雅”的词家。 
猜你喜欢

渔家傲·其一初创真意亭于南溪,游陟晚归作

岩壑萦回云水窟。林深路断迷烟客。

茅屋数椽携杖舄。人寂寂。侵檐万个琅玕碧。

倦客羁怀清似涤。更无一点飞埃迹。

溪涨慢流过几席。寒湜湜。凫鹥点破琉璃色。

(0)

江城子·其二

新来曾被眼奚搐。不甘伏。怎拘束。

似梦还真,烦乱损心曲。

见面暂时还不见,看不足、惜不足。

不成欢笑不成哭。戏人目。远山蹙。

有分看伊,无分共伊宿。

一贯一文跷十贯,千不足、万不足。

(0)

次韵乡人贺归

早知芳树不如归,底用青天接翅飞。

但了寝门安与否,更关城廓是和非。

预愁计日当还次,安得穷年只掩扉。

羡杀能诗西阁老,一庵依旧鬓毛稀。

(0)

醉落魄/一斛珠

雪晴风作。松梢片片轻鸥落。玉楼天半褰珠箔。

一笛梅花,吹裂冻云幕。去年小猎漓山脚。

弓刀湿遍犹横槊。今年翻怕貂裘薄。

寒似去年,人比去年觉。

(0)

菱溪大石

新霜夜落秋水浅,有石露出寒溪垠。

苔昏土蚀禽鸟啄,出没溪水秋复春。

溪边老翁生长见,疑我来视何殷勤。

爱之远徙向幽谷,曳以三犊载两轮。

行穿城中罢市看,但惊可怪谁复珍。

荒烟野草埋没久,洗以石窦清泠泉。

朱栏绿竹相掩映,选致佳处当南轩。

南轩旁列千万峰,曾未有此奇嶙峋。

乃知异物世所少,万金争买传几人。

山河百战变陵谷,何为落彼荒溪濆。

山经地志不可究,遂令异说争纷纭。

皆云女娲初锻鍊,融结一气凝精纯。

仰视苍苍补其缺,染此绀碧莹且温。

或疑古者燧人氏,钻以出火为炮燔。

苟非神圣亲手迹,不尔孔窍谁雕剜。

又云汉使把汉节,西北万里穷昆崙。

行经于阗得宝玉,流入中国随河源。

沙磨水激自穿穴,所以镌凿无瑕痕。

嗟予有口莫能辩,叹息但以两手扪。

卢仝韩愈不在世,弹压百怪无雄文。

争奇斗异各取胜,遂至荒诞无根原。

天高地厚靡不有,丑好万状奚足论。

惟当扫雪席其侧,日与嘉客陈清樽。

(0)

渔家傲.寄仲高

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矣。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0)
诗词分类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诗人
宋江 蔡允恭 陈寿 惠洪 阮瑀 赵彦昭 郭苍 瞿式耜 李义府 萧悫 蔡确 长孙无忌 周济 阮逸女 谈迁 李密 汪之珩 李好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