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鼓求亡子,初昧学所之。
除去日月多,及此岁未迟。
满国和巴人,若士谁与知。
平陆不推舟,客行当来兹。
定居厌屋庐,风雨劳所思。
执鞭慕昔人,孰与并此时。
破裘不御冬,要假完腋裨。
危言则来诟,慎密又逢讥。
成德尚如是,薄志安能期。
收声复藏热,雷火忽然微。
开口且复欢,是事置勿推。
闭眼可内视,独复不自为。
建鼓求亡子,初昧学所之。
除去日月多,及此岁未迟。
满国和巴人,若士谁与知。
平陆不推舟,客行当来兹。
定居厌屋庐,风雨劳所思。
执鞭慕昔人,孰与并此时。
破裘不御冬,要假完腋裨。
危言则来诟,慎密又逢讥。
成德尚如是,薄志安能期。
收声复藏热,雷火忽然微。
开口且复欢,是事置勿推。
闭眼可内视,独复不自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以建除体的形式表达了对时局和个人境遇的感慨。诗中,诗人以寻找失子的比喻,暗示自己在学术上的迷茫和追求。他感叹在动荡的时代,很难找到理解自己的同道,如同满国巴人,知音难觅。他寓居他乡,怀念家乡,对过去的贤人持鞭求学的行为表示羡慕,同时揭示了自己在言论上遭受指责和批评的困境。诗中提到即使穿着破旧的皮衣也无法抵御严冬,表达了生活的艰辛。诗人认识到,保持沉默和谨慎虽然会招致非议,但高尚的品德仍需坚持,不能轻易放弃。最后,他决定暂且放下烦恼,享受当下,通过闭目内省,自我调适,寻求内心的平静。整首诗情感深沉,反映了诗人面对世事变迁和个人挑战的复杂心境。
我梦扬州,便想到扬州梦我。第一是隋堤绿柳,不堪烟锁。潮打三更瓜步月,雨荒十里红桥火。更红鲜冷淡不成圆,樱桃颗。
何日向,江村躲;何日上,江楼卧。有诗人某某,酒人个个。花径不无新点缀,沙鸥颇有闲功课。将白头供作折腰人,将毋左。
朔风吹古柳,时序忽代续。
庭草萎已尽,顾视白日速。
吾本落拓人,无为自拘束。
倜傥寄天地,樊笼非所欲。
嗟哉华亭鹤,荣名反以辱。
有客叹二毛,操觚序金谷。
酒空人尽去,聚散伤局促。
揽衣起长歌,明月皎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