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建除体二首答黄鲁直教授·其二》
《建除体二首答黄鲁直教授·其二》全文
宋 / 晁补之   形式: 古风

建鼓求亡子,初昧学所之。

除去日月多,及此岁未迟。

满国和巴人,若士谁与知。

平陆不推舟,客行当来兹。

定居厌屋庐,风雨劳所思。

执鞭慕昔人,孰与并此时。

破裘不御冬,要假完腋裨。

危言则来诟,慎密又逢讥。

成德尚如是,薄志安能期。

收声复藏热,雷火忽然微。

开口且复欢,是事置勿推。

闭眼可内视,独复不自为。

(0)
注释
建鼓:击鼓。
亡子:失散的儿子。
初昧:起初不明。
巴人:指巴蜀地区的人。
平陆:平坦的陆地。
慕昔人:向往古人。
完腋裨:完整的袖子。
危言:直言。
薄志:浅薄的志向。
雷火:比喻激情。
置勿推:不必深究。
翻译
击鼓寻找失散的儿子,起初不明白学习的方向。
除去过去的日月太多,现在追赶还不算晚。
满城都是和顺的巴人,谁能理解我这样的士人。
在平坦的路上不再划船,旅行者应来到这里。
长久居住厌倦了房屋,风雨中思绪纷飞。
手持马鞭向往古人,又有谁与我共此时。
破旧的皮衣抵挡不了寒冬,需要借来完整的袖子。
直言会引来责骂,谨慎又会遭受讥讽。
成就品德尚且如此艰难,浅薄的志向怎能期待实现。
收敛话语隐藏热情,雷火般的激情忽然消退。
开口暂且欢笑,此事不必深究。
闭上眼睛内心自省,独自一人无需自我欺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以建除体的形式表达了对时局和个人境遇的感慨。诗中,诗人以寻找失子的比喻,暗示自己在学术上的迷茫和追求。他感叹在动荡的时代,很难找到理解自己的同道,如同满国巴人,知音难觅。他寓居他乡,怀念家乡,对过去的贤人持鞭求学的行为表示羡慕,同时揭示了自己在言论上遭受指责和批评的困境。诗中提到即使穿着破旧的皮衣也无法抵御严冬,表达了生活的艰辛。诗人认识到,保持沉默和谨慎虽然会招致非议,但高尚的品德仍需坚持,不能轻易放弃。最后,他决定暂且放下烦恼,享受当下,通过闭目内省,自我调适,寻求内心的平静。整首诗情感深沉,反映了诗人面对世事变迁和个人挑战的复杂心境。

作者介绍
晁补之

晁补之
朝代:宋   字:无咎   号:归来子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生辰: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猜你喜欢

落梅

背城花坞得春迟,冻雀衔残尚未知。

闻说绿珠殊绝世,我来偏见坠楼时。

(0)

登太华寺二首·其一

太华嵯峨一望遥,到门犹碍过溪桥。

慈云长见阶前起,孽火都来海上消。

屋近树阴晴亦暗,砚涵竹露夜还潮。

从今剩买游山屐,野客无妨屡见招。

(0)

满江红.思家

我梦扬州,便想到扬州梦我。第一是隋堤绿柳,不堪烟锁。潮打三更瓜步月,雨荒十里红桥火。更红鲜冷淡不成圆,樱桃颗。

何日向,江村躲;何日上,江楼卧。有诗人某某,酒人个个。花径不无新点缀,沙鸥颇有闲功课。将白头供作折腰人,将毋左。

(0)

拟古·其八

朔风吹古柳,时序忽代续。

庭草萎已尽,顾视白日速。

吾本落拓人,无为自拘束。

倜傥寄天地,樊笼非所欲。

嗟哉华亭鹤,荣名反以辱。

有客叹二毛,操觚序金谷。

酒空人尽去,聚散伤局促。

揽衣起长歌,明月皎如玉。

(0)

挽王中丞·其八

幕府高临碣石开,蓟门丹旐重裴徊。

沙场入夜多风雨,人见亲提铁骑来。

(0)

洞庭山

吴山无此秀,乘暇一游之。

万顷湖光里,千家橘熟时。

平看月上早,远览鸟归迟。

近古谁真赏,白云应得知。

(0)
诗词分类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诗人
薛涛 完颜亮 李隆基 明本 杨广 陆云 李渔 李杰 程颢 袁崇焕 沈括 王同祖 费宏 萧统 朱瞻基 黄清老 李齐贤 王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