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古兴·其五》
《古兴·其五》全文
宋 / 李新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裸葬畏礼法,厚葬索衣衾。

金缕与玉柙,五陵非不深。

万宝埋幽光,苦为群盗寻。

上古莫封植,弃之中野林。

上以饱飞鸟,下从蝼蚁侵。

人情远臭腐,焉知孝子心。

死者或有知,自亦畏奢淫。

(0)
注释
裸葬:不穿衣服的葬礼。
畏:遵守。
礼法:社会习俗和法律规定。
厚葬:陪葬品丰富的葬礼。
索:寻求,希望得到。
金缕:用金线编织。
玉柙:玉制的棺材。
五陵:古代贵族的墓地。
深:深埋地下。
万宝:众多贵重物品。
幽光:暗中的光芒,指墓穴。
群盗:盗贼群体。
封植:厚葬并保护。
中野林:野外的树林。
蝼蚁:蚂蚁。
臭腐:腐烂的气味。
孝子:尽孝的儿子。
死者或有知:古人认为死者可能有灵魂感知。
自亦:自己也会。
奢淫:奢侈过度的葬礼。
翻译
裸葬遵从礼仪法则,厚葬却渴望衣物陪伴。
金银丝线的棺椁虽深藏五陵,
无数珍宝埋在暗中,却难逃盗贼觊觎。
上古之人不崇尚厚葬,遗体被抛弃在野外丛林。
上为飞鸟提供食物,下则任由蝼蚁侵蚀。
人们厌恶尸体腐烂,怎理解孝子的哀思。
死者或许有灵,也会畏惧过度奢华的葬仪。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诗人李新的作品,名为《古兴》之五。通过鉴赏,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古代厚葬风俗的批判,以及对生命尊严和自然法则的思考。

诗中的“裸葭畏礼法,厚葬索衣衾”一句,直接指出了古时厚葬之风与礼制之间的矛盾。人们在生前追求的是符合礼法的行为,但到了死后,却又要追求豪华的墓葬和丰富的随葬品,如“金缕与玉柙”,这表明了当时社会上层对奢侈品的过度追求。然而,这种厚葬并没有带来真正的尊严,反而导致了墓地被盗掘,“万宝埋幽光,苦为群盗寻”。

“五陵非不深”一句,用来强调厚葬之风在历史上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并不是个别现象。但这样的行为并没有得到尊重和保护,反而使得墓葬成为盗贼觊觎的目标。

接下来的“上古莫封植,弃之中野林”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厚葬文化的批判态度。这种做法不仅荒废自然资源,而且也未能真正保护死者。

“上以饱飞鸟,下从蝼蚁侵”则形象地描绘出这样的墓葬最终被大自然所吞没和利用,从天空中的飞鸟到地下的小昆虫,都参与了对墓葬的占据和破坏。

“人情远臭腐,焉知孝子心”一句,则深刻地反映出诗人对当时社会伦理观念与实际行为之间巨大差距的感慨。人们在生前可能表面上表现得很有孝道,但到了死后,尸体最终会腐朽不堪,这种“臭腐”并不是真正的孝心所能抵达。

最后,“死者或有知,自亦畏奢淫”则是诗人内心的独白。即使死者有灵魂,也会对生前那些过度奢侈的行为感到恐惧和悔恨。这一句强调了生命的简单尊严与自然法则的重要性,反观厚葬之风,不仅无益于死者,甚至也未能真正体现出对逝者的尊重。

总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古代厚葬文化的批判,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价值和自然规律的思考,以及对人性中善恶两端的深刻洞察。

作者介绍

李新
朝代:宋

宋仙井人,字元应。哲宗元祐五年进士。刘泾尝荐于苏轼。累官承议郎、南郑丞。元符末上书夺官,谪遂州。徽宗大观三年赦还。有《跨鳌集》。
猜你喜欢

临章楼闻越舸且别怅然二首·其二

乱帆秋影半江楼,燕语沧凉傍客舟。

便去扬州且明日,故乡今夜有人留。

(0)

龛山凯歌·其三

红油画戟碧山坳,金镞无光入土消。

冷雨凄风秋几度,定谁拾得话今朝。

(0)

南旺

嗟我南行舟,日夜向南浮。

今日看汶水,自此南北流。

帝京忽已远,落日生暮愁。

当年宋尚书,庙貌崇千秋。

丈夫苟逢时,何必有大猷?

叹我学禹贡,胸中罗九州。

杖策空去来,令人笑白头。

尝疑伯颜策,毋乃非令谋!

洪范天锡禹,大道衍箕畴。

五行有汩陈,三事乃不修。

鲧堤日以兴,百川失其由。

不见徐、房间,黄河载高丘。

(0)

伏枕有怀口占四首·其三

近遇西来盲讲师,世间文字未曾知。

澜翻十偈纵横说,愧杀窗前弄笔儿。

(0)

岁暮杂题示儿复闻十首·其二

最是台衡地,寻常莫浪跻。

安危堪借箸,献替始通闺。

欲遇能无巷,不言还有蹊。

一辞轻倒屣,谁复问云泥。

(0)

和饮酒二十首初夏天气微热方不欲饮偶龚仲和邀看园中新绿出所藏名酒意甚乐之次日捉笔和渊明先生饮酒诗数篇与索一樽独酌会雨窗无事遂尽和其韵·其一

我本磊落人,忧患缠绵之。

唯逢酣饮处,亦有开眉时。

暮年学恬淡,意复不在兹。

昨宵遇名酒,旷然散群疑。

滞雨苦寥落,一杯思自持。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孙光宪 王处一 黄瑜 吴儆 李涉 晁迥 王尔烈 钱珝 王闿运 徐元杰 谢枋得 郭璞 晁端礼 徐俯 郎士元 袁去华 葛天民 王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