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我南行舟,日夜向南浮。
今日看汶水,自此南北流。
帝京忽已远,落日生暮愁。
当年宋尚书,庙貌崇千秋。
丈夫苟逢时,何必有大猷?
叹我学禹贡,胸中罗九州。
杖策空去来,令人笑白头。
尝疑伯颜策,毋乃非令谋!
洪范天锡禹,大道衍箕畴。
五行有汩陈,三事乃不修。
鲧堤日以兴,百川失其由。
不见徐、房间,黄河载高丘。
嗟我南行舟,日夜向南浮。
今日看汶水,自此南北流。
帝京忽已远,落日生暮愁。
当年宋尚书,庙貌崇千秋。
丈夫苟逢时,何必有大猷?
叹我学禹贡,胸中罗九州。
杖策空去来,令人笑白头。
尝疑伯颜策,毋乃非令谋!
洪范天锡禹,大道衍箕畴。
五行有汩陈,三事乃不修。
鲧堤日以兴,百川失其由。
不见徐、房间,黄河载高丘。
这首明代诗人归有光的《南旺》描绘了诗人南行舟中的所见所感。首句“嗟我南行舟,日夜向南浮”表达了诗人舟行的艰辛与方向感,以及对未知旅程的感慨。接着,“今日看汶水,自此南北流”写出了诗人观察到汶水的流向,暗示了离京城渐行渐远。
“帝京忽已远,落日生暮愁”通过落日和暮色,渲染出一种离愁别绪,流露出对京城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当年宋尚书,庙貌崇千秋”提及宋尚书的庙宇,寄寓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自身未能建功立业的反思。
“丈夫苟逢时,何必有大猷?”诗人发出感慨,认为如果能遇到好的时机,个人不必追求宏大策略。然而,“叹我学禹贡,胸中罗九州”又表明他对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并未放弃,即使年华老去,仍怀揣着天下地图般的抱负。
最后两句“杖策空去来,令人笑白头”表达了诗人空有一腔热血,却只能徒然往返,被人嘲笑为白头空忙。他质疑伯颜的决策,暗示当世治理存在问题,如鲧堤导致洪水泛滥,而徐、房两位贤臣的治水方法未被采纳,黄河泛滥成灾。
整体来看,《南旺》是一首寓言性较强的诗,借舟行之景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和个人理想的深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