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过雨红初淡。杨柳无风睡正酣。
杏烧红,桃剪锦,草拖蓝。三月三。和气盛东南。
海棠过雨红初淡。杨柳无风睡正酣。
杏烧红,桃剪锦,草拖蓝。三月三。和气盛东南。
这首元代无名氏所作的《喜春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生机勃勃的景象。开篇“海棠过雨红初淡”,以海棠花为切入点,描绘了春雨过后,海棠花瓣上残留的雨珠使得花朵颜色变得柔和淡雅,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接着,“杨柳无风睡正酣”一句,将杨柳拟人化,仿佛它们在和煦的春光中慵懒地休憩,展现出春天特有的宁静与和谐。
随后,“杏烧红,桃剪锦,草拖蓝”三句,运用色彩对比,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百花齐放的绚丽景象。杏花如火烧般热烈,桃花则如同精美的锦绣,而绿草则以深蓝的色调点缀其中,形成鲜明的视觉冲击,使整个画面更加丰富多彩。
最后,“三月三,和气盛东南”点明时节,三月三日,正是春意盎然之时,和煦的春风从东南方向吹来,不仅带来了温暖的气息,也预示着丰收与繁荣的到来。整首曲词通过细腻的描绘,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更传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以及对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祝愿。
松月潮声,蕙烟人影,幽兰袅入新词。
流水年芳,缃囊暗换蛛丝。
前身酒病狂中散,论风怀,焦尾方知。
甚吴桐、寸寸冰纹,画壁愁窥。
起来还按湘妃谱,奈神蛟倦舞,锦荐寒欺。
秋老文园,潇潇碧敛梧枝。
春弦只被柔荑误,把几行、金雁差池。
听清商,款款调来,可似年时。
夹水楼台,峭寒城郭,平林浅蘸如画。
似有还无,欲开仍合。腻住垂杨无赖。
微雨空濛里,便忘了、踏青挑菜。
酿成十日春阴,牡丹芳意偷解。
迢递板桥西畔,卷一桁碧波,银蒜高挂。
雁趁疏钟,鸦抛残墨,盈望乱山暮霭。
好是愁人也,渐暝入、碧纱窗外。
甚日归来,淡痕扫上眉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