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山不可极,归路但萧条。
海色晴看雨,江声夜听潮。
剑留南斗近,书寄北风遥。
为报空潭橘,无媒寄洛桥。
楚山不可极,归路但萧条。
海色晴看雨,江声夜听潮。
剑留南斗近,书寄北风遥。
为报空潭橘,无媒寄洛桥。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江南的旅行情怀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首句“楚山不可极,归路但萧条”表达了面对连绵不绝的楚地山脉,旅人心中虽然有归乡之志,但眼前却是荒凉萧瑟的归途。
接下来的两句“海色晴看雨,江声夜听潮”,则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然景观。作者在晴朗的天气中观察到海洋颜色的变化,同时在夜深人静时聆听着江水涌动的声音,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感受,也折射出诗人的心境。
“剑留南斗近,书寄北风遥”两句,诗人借古代星宿之名——南斗,表达了自己与亲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剑作为古代官员的象征,被置于南斗星附近,隐喻着仕途上的羁绊和对远方家人的思念。而“书寄北风遥”则是通过北风将书信传递给远方亲人,表达了深切的情感。
最后两句“为报空潭橘,无媒寄洛桥”,诗人想要借助空潭(可能指某个特定的自然景观)上的橘树来传达自己的心声,但又感到缺乏传递情感的媒介,于是只能将这份思念寄托在洛阳古老的桥上。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更是一种深沉的情感宣泄。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抒情,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与艺术风格。
黄土坡陁冈顶寺,青烟羃历浙西山。
半荒樵牧旧城下,一月阴晴连屿间。
人指废兴都莫问,眼看今古总输闲。
刘郎寄咏公酬处,夜对金銮步辇还。
朱樱再食双盘日,紫禁重颁四月时。
滉朗天开云雾阁,依稀身在凤皇池。
味兼羊酪何由敌,豉下莼羹不足宜。
原庙荐来应已久,黄莺犹在最深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