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金刚三藏》
《赠金刚三藏》全文
唐 / 赵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心法云无住,流沙归复来。

锡随山鸟动,经附海船回。

洗足柳遮寺,坐禅花委苔。

惟将一童子,又欲过天台。

(0)
注释
心法:修行的方法或原则。
无住:不执着于任何固定状态。
流沙:比喻人生的无常和变化。
归复来:回归本源或初心。
锡:僧人的锡杖,象征僧侣的身份。
山鸟:山中的鸟类,可能寓意自然与修行的和谐。
经:佛教经典。
海船:象征佛法的传播和旅行。
洗足:佛教徒的日常清洁仪式。
柳:象征清静和慈悲。
寺:寺庙,修行场所。
坐禅:静坐冥想。
花委苔:花儿凋落,青苔滋生,寓意岁月更迭。
童子:年轻的学徒或弟子。
天台:天台山,著名的佛教圣地。
翻译
修行的心法说没有固定的停留之处,就像流沙最终会回归原地。
锡杖随着山鸟的飞动而摇曳,佛经随着海船的往返而流传。
在垂柳掩映的寺庙中洗净双脚,静坐禅修时花儿任由青苔覆盖。
只带着一个童子,又计划再次踏上前往天台山的旅程。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赵嘏所作,名为《赠金刚三藏》。诗中流露出浓厚的佛法修行气息和对自然山水的深切感悟。

“心法云无住”,表达了诗人对于禅宗“心无住而生其道”的理解,将之比作云,无始无终,不可捉摸。"流沙归复来",则是用古印度河流沙洲时隐时现的自然景象来形容世间万物的无常和变化。

"锡随山鸟动,经附海船回",描绘了诗人在山林之间漫游,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锡"可能指的是行者携带的锡杖,而“山鸟”则象征着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经附海船回",或许暗示着对佛法经典的研习与理解,同时也可能是诗人对远行海船所怀念之情。

"洗足柳遮寺,坐禅花委苔",则是具体描写了诗人在自然中修行的情景。"洗足"意味着清洁身心的准备,而“柳遮寺”则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宁静所在。"坐禅"表明诗人正在进行内心的冥想和修炼,"花委苔"则是自然界中生机勃勃的一幕。

最后两句"惟将一童子, 又欲过天台",显示了诗人对于继续深造佛法的渴望。"惟将"意味着准备或打算,而“一童子”可能象征着纯真无邪的心灵状态。"又欲过天台"则是表达对更高修行境界(如天台山)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平和与对佛法深刻理解,同时也透露出对于超脱尘世、达到更高精神境界的渴望。

作者介绍
赵嘏

赵嘏
朝代:唐   字:承佑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生辰:约806年——约853年

赵嘏,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猜你喜欢

休宁朱肖岩葺其先大父岐山书堂为藏修之所而徵诗于余余闻其先伯父由释褐职教姑苏今其父子能世家学不坠遗基是可敬已为赋二章·其一

闭门读书非俗人,政使未见犹倾心。

斑窥已骇文彩异,流长要自根源深。

松比灵椿健霜骨,草连玉树辉庭阴。

岐山紫阳近相接,逸响流入花间琴。

(0)

次韵题张氏耆逸堂

游戏壶天岁月深,人间又见谪仙人。

镜中商岭飘萧发,物外箕山自在身。

安石少徒轻冕绂,伏波老未厌风尘。

输君物外全双美,洛社耆英汉逸民。

(0)

偶忆徽外琴声妙入神之句而失记为何人诗爱其善于模写琴声沉吟数过是夕梦一伟丈夫为余鼓琴音调清越非复世所常闻因以纪之

伟甚衣冠貌特奇,数声清越弄瑶徽。

尚求人世知音听,地下钟期可亦稀。

(0)

太皇谢太后挽章·其二

大漠阴风起,羁孤血泪县。

忽闻天下母,已赴月中仙。

哀乐浮云外,荣枯逝水前。

遗书乞骸骨,归葬越山边。

(0)

巾子峰

首出群山内,晴窗几处看。

不因风雨折,开槛满溪寒。

(0)

和瘿公自在一首韵

冬尽寒梅已报春,五年北客坐因循。

固知行乐非为晚,其奈多忧日中人。

闵马识时惟说学,史云于世殆无亲。

放怀自有平生志,听曲看花亦绝伦。

(0)
诗词分类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诗人
黎士弘 刘仁本 陈洪绶 马致远 李朴 张仲素 高其倬 柳恽 聂夷中 胡安国 翁森 宗楚客 詹敦仁 邢参 韩琮 韩菼 江万里 钱大昕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