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边旷地多,弃置良非策。
年来设屯聚,教以分阡陌。
春夏耕耨勤,秋冬有畜积。
霜浓早收黍,暄迟晚刈麦。
土固有肥硗,人力变荒瘠。
山下出流泉,屋后树豚栅。
行之无倦弛,定能增户籍。
古来王者治,恐亦无以易。
沿边旷地多,弃置良非策。
年来设屯聚,教以分阡陌。
春夏耕耨勤,秋冬有畜积。
霜浓早收黍,暄迟晚刈麦。
土固有肥硗,人力变荒瘠。
山下出流泉,屋后树豚栅。
行之无倦弛,定能增户籍。
古来王者治,恐亦无以易。
这首诗是清朝皇帝玄烨所作,名为《口外设屯耕植聚落渐成》。诗中描述了在边境地区设立屯田,组织农民耕种的情景。诗人强调了屯田的重要性,认为这是改善边疆地区农业生产,增强国力的有效策略。
诗中提到“沿边旷地多,弃置良非策”,指出边疆地区土地广阔,若不加以利用,实为可惜。接着,“年来设屯聚,教以分阡陌”表明政府已开始在这些地区设立屯田,并教导农民如何划分田地,进行耕作。
“春夏耕耨勤,秋冬有畜积”描绘了农民们辛勤耕作的场景,以及收获季节的丰收景象。“霜浓早收黍,暄迟晚刈麦”则具体说明了不同作物的种植和收割时间,体现了对农时的重视。
“土固有肥硗,人力变荒瘠”强调了土地条件与人力投入的关系,即使土地贫瘠,通过勤劳的耕耘也能改变其状况。“山下出流泉,屋后树豚栅”描绘了屯田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生活设施,展现出边疆地区农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最后,“行之无倦弛,定能增户籍”表达了对这一政策持续实施的信心,相信这将有助于增加人口和国家的税收。“古来王者治,恐亦无以易”则总结道,自古以来,治理国家的方法虽多,但此法或许是最为有效的一种。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清朝政府在边疆地区推行屯田政策的决心和成效,也体现了诗人对农业发展、国家治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