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世上雄,慷慨擅功名。
当时岂有力,能使死者生。
三女共一丘,此憾亦难平。
音容若有作,无力倾人城。
自古世上雄,慷慨擅功名。
当时岂有力,能使死者生。
三女共一丘,此憾亦难平。
音容若有作,无力倾人城。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属于《次韵唐彦猷华亭十咏》系列之三女岗篇。全诗通过对古代英雄事迹的回顾和对三位女性共同葬于一丘的哀悼,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英烈无法复生的无力感和深沉的历史忧虑。
诗中的“自古世上雄,慷慨擅功名”两句,直接点出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他们因为勇猛、慷慨而闻名于世。紧接着,“当时岂有力,能使死者生”一句,则表现了对这些英雄人物的能力和影响力的怀念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奈,即便是当年的英杰,也无法改变命运,使逝去的人重获新生。
“三女共一丘,此憾亦难平”两句,具体指代某种历史事件或传说中的三个女性共同埋骨一处的情形。这里诗人通过对这悲剧场景的描绘,抒发了自己的哀伤之情,以及对于无法改变既往历史的无力感。
最后,“音容若有作,无力倾人城”两句,则是说尽管诗人的声音和风采犹在,但却无力回天,更不能像古代英雄那样,依靠一己之力去改变世界。这也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力量有限的深刻认识。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英烈的怀念和对无法挽回历史悲剧的哀悼,展现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个人的无力感。王安石在诗中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文学才华,也透露出了其内心对于个人力量与历史宿命关系的深刻思考。
务闲公府都无事,骑吏前驱引马行。
雨霁晚街官柳色,日长春寺讲钟声。
云山已有终南秀,泉石犹思洛下清。
闻道曲江新水满,欲携歌管出重城。
八月西风蝉噪时,萧萧疏叶已辞枝。
烟村物景都无赖,况是登临有所思。
识字始多忧,悟理良自苦。
少小习句读,岂解工训诂。
一从入老大,甚觉悔雕组。
人生各用命,何乃太知古。
典谟必皋契,诗句须李杜。
生居诸公后,已觉万事忤。
勤妇少完袄,惰农甘莽卤。
八卦不可推,天意眇如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