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浦移舟带雨行,奔波南北是平生。
忽惊佳节临端午,还记当年客禁城。
丹杏饤盘深簇火,碧醪倾盏酽堆饧。
菖蒲角粽俱如旧,何事樽前醉不成。
柳浦移舟带雨行,奔波南北是平生。
忽惊佳节临端午,还记当年客禁城。
丹杏饤盘深簇火,碧醪倾盏酽堆饧。
菖蒲角粽俱如旧,何事樽前醉不成。
这是一首充满怀旧之情的诗,描绘了诗人在端午节这一特定时刻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与眷恋。开篇“柳浦移舟带雨行”设定了一种淡淡的忧郁氛围,舟行于细雨中,似乎预示着内心的不宁静。紧接着,“奔波南北是平生”则透露出诗人一生的漂泊与忙碌,这份忙碌并非出自本意,而是一种命运所致。
“忽惊佳节临端午”,时间突然到了端午这一传统节日,往昔的记忆随之涌现。"还记当年客禁城"则让人感到诗人对过往某个时刻的深刻记忆,那种孤独与隔绝感让人不由自主地心生共鸣。
接下来的“丹杏饤盘深簇火,碧醪倾盏酽堆饧”描绘了一幅端午节家家户户准备粽子、饮酒的热闹场景。这里的用词如“丹杏”、“碧醪”等都显得色彩斑斓,香气扑鼻,让人感受到节日的欢愉与丰富。
然而,诗人的情感并非完全沉浸在这份喜庆之中。"菖蒲角粽俱如旧"一句表明尽管外部的一切都似乎如同往昔,但内心深处却有着无法言说的寂寞与不适应。而“何事樽前醉不成”则更是诗人在面对这份不能忘怀的过往时,饮酒也难以忘情,反而更加清醒地感受到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孤独和无力。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端午节这一特殊节点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它既有对传统节日的怀念,也有对过往美好时光无法重回的哀愁,以及面对现实时的无奈与孤独。这不仅是对个人历史的一种反思,也是对生命流逝本质的一次深刻触摸。
李下无蹊,问当代、谁为逋峭。
最爱是,文章高处,尽君嘻笑。
世事漫须真实相,家传自擅清平调。
便扣门、报有俗人来,唯长啸。林下酌,溪边钓。
约羊求,偕德耀。把顽仙骇叟,任他猜料。
公瑾当筵曾顾误,小红倚笛偏能妙。
看浮云、富贵只寻常,头宁掉。
问谁家、吹箫深处,锦丝袅就连理。
十分崖蜜三分脆,更胜枣儿堪嗜。长安市。
喜今夕同探、官茧灯檠底。君须尝此。
是元日膏饧,都城风俗,卖取胶牙齿。
还停箸,忽忆西京杂记。娙娥别样新制。
白头宫监传遗样,曾识开元妃子。形虽似。
空夜雨昭阳、不见红尘荔。关卿何事。
但肠断东风,灞桥杨柳,愁看游丝细。
今日华筵,珠帘深处,唤出苗哥。
看头角硗硗,宛然玉粒,双眸炯炯,秀似琼禾。
花帽荷衣,深躬浅喏,年少偏生礼数多。
问其岁,是卯君诞降,月窟婆娑。岂惟字识之无。
便好应朝廷童子科。
算唐室校书,八龄刘晏,秦家相国,十二甘罗。
第五之名,何如第九,笑问先生喜若何。
先生笑,谓诸君醉矣,为我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