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轻烟覆大堤,行郎临发马嘶嘶。
檀槽半咽馀音袅,弦月弯弯夜向低。
十里轻烟覆大堤,行郎临发马嘶嘶。
檀槽半咽馀音袅,弦月弯弯夜向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情感与画面感的场景。首句“十里轻烟覆大堤”以轻烟覆盖长堤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悠远的氛围,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梦幻般的境界。接着,“行郎临发马嘶嘶”一句,通过行人的动作和马的嘶鸣,生动地展现了即将分别的场景,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檀槽半咽馀音袅”中的“檀槽”指的是古筝或琵琶等乐器的木制部分,这里用来形容乐器的声音,暗示了音乐的美妙与演奏者的技艺。而“半咽”则描绘了音乐在即将结束时的断续与哀婉,余音袅袅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的延续与不舍。
最后一句“弦月弯弯夜向低”以自然界的景象作为结尾,弦月的弯弯与夜色的渐深,不仅为整个画面增添了时间的流逝感,也与前文的情感相呼应,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离别的意境。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成功地捕捉了离别时刻的复杂情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千山万山翠交锁,何处瑶台天上堕。
台前吟久忽登楼,楼前开窗天入座。
留天且莫放天归,问天明月来几时。
青天推月上云表,使我对月自问之。
试问月中玉妃子,人言羿妻无乃是。
夜夜清风为作媒,欲把冰姿嫁谁氏。
桂子婆娑今几秋,蕊宫珠殿何年修。
吴刚执斧胡不休,玉兔银蟾犹更留。
我闻明皇排空听,又闻李白骑鲸水中捉。
至今天上弄银盘,依旧万星攒碧落。
但见一轮月在天,如何千江千月圆。
月还似水水似月,千眼所见皆同然。
今方得月为诗侣,月亦有情但无语。
延月不久月竟归,我欲乘风游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