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草生池,俄惊草又衰。
秋山缩鳞甲,寒渚烛须眉。
花露先春信,林存傲岁枝。
新阳已潜动,为报众芳知。
初见草生池,俄惊草又衰。
秋山缩鳞甲,寒渚烛须眉。
花露先春信,林存傲岁枝。
新阳已潜动,为报众芳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又不免凋零的春天景象。"初见草生池,俄惊草又衰"表明诗人在第一次看到池塘边新生的青草时充满了欣喜,但转瞬之间便发现草已经开始枯萎,这种对比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中生长与凋零并存的哲理。"秋山缩鳞甲,寒渚烛须眉"则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山川景象,山势巉岩似龙鳞,溪流潺潺仿佛老人的白发,这里通过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自然深厚的情感。
接着,"花露先春信"中的"花露"指的是春天的花朵上沾湿的露水,而"林存傲岁枝"则表明即便是残留的树枝,也还保持着对岁月的傲然。诗人通过这些细节,展现了自然界中生机勃勃的一面,同时也表现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常。
最后,"新阳已潜动,为报众芳知"则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即将唤醒大地上的万物。这一句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到自然界中生机与美丽的信息。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观察力,还透露着对生命流逝和自然美景永恒的思考。
两舟同行如结邻,两翁相对各垂纶。
丝长水远意不极,俱是江湖閒散身。
倏无忽有时交诧,咫尺烟波不相借。
稚子牵丝似有情,前村问酒先论价。
江淮以南罾罟多,潇湘向上皆风波。
公家正住鱼龙窟,我兴却在沧浪歌。
沧浪歌长秋日短,野水寒天迷近远。
酒醒高堂看画图,黄芦瑟瑟江风满。
四野黄沙何浩浩,凉州城外往来道。
防秋半是他州兵,几向穷边增筑城。
城头一望云漠漠,不知何处是咸京。
汉儿年来娶羌女,羌儿能为汉言语。
虽资牧畜是生涯,近学耕锄仍种黍。
雪花片片拂毡衣,望见狼烟远起时。
将军须臾急传令,满营皆竖长旌旗。
月落呜呜吹画角,帐中犹作龟兹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