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势巃嵷竹韵幽,孤亭如笠俯清流。
抱琴童子桥头住,席草先生物外游。
山势巃嵷竹韵幽,孤亭如笠俯清流。
抱琴童子桥头住,席草先生物外游。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雅致的画面,以竹林与溪水为背景,突出了一座孤亭的静谧之美。首句“山势巃嵷竹韵幽”描绘了山峦起伏,竹林中传来阵阵清幽之音,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接着,“孤亭如笠俯清流”一句,将亭子比作一顶倒置的斗笠,稳稳地坐落在清澈的溪流之上,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亭子的独立与静美。
“抱琴童子桥头住”描绘了一个细节,一个孩童抱着琴,静静地居住在桥头,与周围环境和谐共存,增添了画面的人文气息和生活情趣。“席草先生物外游”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脱世俗的意境,仿佛人们在此可以忘却尘世的烦恼,享受自然带来的宁静与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诗意的语言,成功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融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充满禅意与和谐的山水画卷。
分空临澥雾,披远望沧流。
八桂暧如画,三桑眇若浮。
烟极希丹水,月远望青丘。
储后降嘉命,恩纪被微身。
明发眷桑梓,永叹怀密亲。
流念辞南澨,衔怨别西津。
驱马遵淮泗,旦夕见梁陈。
服义追上列,矫迹厕宫臣。
朱黻咸髦士,长缨皆俊民。
契阔承华内,绸缪逾岁年。
日暮聊总驾,逍遥观洛川。
殂殁多拱木,宿草凌寒烟。
游子易感慨,踯躅还自怜。
愿言寄三鸟,离思非徒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