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人说葬又谈空,郭璞瞿昙并入宗。
背得山经如诵咒,顶将禅笠去寻龙。
遍为檀越裁生圹,预定公侯出某峰。
想亦自营归寂处,一丘卵塔种青松。
向人说葬又谈空,郭璞瞿昙并入宗。
背得山经如诵咒,顶将禅笠去寻龙。
遍为檀越裁生圹,预定公侯出某峰。
想亦自营归寂处,一丘卵塔种青松。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赠风水僧》。从内容来看,诗中描绘了一个风水师(也就是堪舆或堪輿之学,即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择墓地、房屋建筑位置的术语)的形象和活动。
首句“向人说葬又谈空”表明风水师不仅讨论如何选择合适的安葬地点,还涉及对宇宙、天道的探讨,显示出风水学与哲学、宗教的联系。"郭璞瞿昙并入宗"中的“郭璞”可能指的是三国时期的风水大师郭璞,而“瞿昙”则是佛教术语,意为禅定之法,这里可能暗示风水学与佛教的一种融合。
接下来的“背得山经如诵咒”和“顶将禅笠去寻龙”则描写了风水师背负着古籍《山海经》,就像背诵咒语一样熟练,同时又戴着禅师的笠帽去寻找吉祥之地(龙在这里可能指的是风水术语中的“龙脉”,即吉祥的气流)。
“遍为檀越裁生圹”一句则表明风水师四处奔波,为人们选择墓地,决定他们身后的安葬之所。"预定公侯出某峰"显示了风水师不仅为普通百姓服务,也能预测到哪些山峰将会产生未来的人物。
最后两句“想亦自营归寂处,一丘卵塔种青松”则是诗人自己的感慨,表达了一种对远离尘世、归隐自然的向往。这里的“一丘卵塔”可能意味着简陋的墓冢,而“种青松”则象征着生命与希望的延续。
整首诗通过对风水师生动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中国古代人对于自然、宇宙以及生死观念的态度,同时也反映出诗人本人对于世俗纷争的超脱和向往自然、简约生活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