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里情怀,笛边风调。曼声度曲低声笑。
小楼寒勒海棠花,杜鹃抵死花前叫。
野寺春游,名园晚眺。落灯时节仙人少。
真娘墓上雨潇潇,谁家冒雨烧香轿。
镜里情怀,笛边风调。曼声度曲低声笑。
小楼寒勒海棠花,杜鹃抵死花前叫。
野寺春游,名园晚眺。落灯时节仙人少。
真娘墓上雨潇潇,谁家冒雨烧香轿。
这首《踏莎行》描绘了初春时节,作者在虎丘游览后,又至阊门水阁饮酒的情景。词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物内心的情感与外在环境的交融。
“镜里情怀,笛边风调”,开篇即以镜中映照出的自我情感和笛声中的音调,营造了一种内省与外界艺术的和谐氛围。镜中所见,不仅仅是外貌的映像,更包含了内心的思绪与情感;笛声悠扬,不仅触动听者的心弦,也反映了演奏者的情感世界。
“曼声度曲低声笑”,描述了演唱者轻柔地吟唱着曲子,其间伴随着低沉的笑声,这种笑声可能是对曲中情感的共鸣,也可能是对生活琐事的轻松调侃,体现了词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小楼寒勒海棠花,杜鹃抵死花前叫”,通过小楼的寒冷与海棠花的娇艳形成对比,杜鹃鸟在花前的哀鸣,既增添了春天的生机,也暗示了季节更替的无奈与生命的短暂。这一句将自然景观与情感体验巧妙结合,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野寺春游,名园晚眺”,描绘了作者在野外寺庙和著名园林中游玩的情景,在傍晚时分眺望远方,享受着春日的美好时光。这样的场景充满了闲适与宁静,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生活的诗意。
“落灯时节仙人少”,随着夜幕降临,灯火渐稀,仿佛仙境中的仙人们也开始减少,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暗示了夜晚的神秘与静谧,同时也可能隐喻了繁华过后,人世间的孤独与淡泊。
“真娘墓上雨潇潇,谁家冒雨烧香轿”,最后两句将视线转向了真娘墓,细雨绵绵,有人不顾风雨,前来祭拜。真娘是古代苏州的一位歌妓,以其才情和美貌闻名,死后葬于虎丘山下。此处借真娘墓上的雨景,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敬仰,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在初春时节游历虎丘、饮宴阊门水阁时的所见所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