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贺新郎·其四为后村母夫人寿》
《贺新郎·其四为后村母夫人寿》全文
宋 / 王迈   形式: 词  词牌: 贺新郎

璎珞珠垂缕。看花冠、端容丽服,补陀岩主。

只坐尘缘蹉一念,朱紫丛中得度。

人世福、夫人兼五。

银鹿诸孙来定省,对金屏、绣幕辉云母。

人顶礼,柳行路。朝朝口诵琅函句。

觉从来、寿人福善,老夭无误。

消得天恩封福国,锦诰鸾翔凤舞。

听来岁、日边佳语。

上殿肩舆帘蹙绣,遣佳儿、扶掖天应许。

笑陈媪,三题柱。

(0)
翻译
璎珞如珠串垂挂,华美的花冠与精致的服饰,补陀山的主人端庄美丽。
只因一时尘世牵绊,于红尘富贵中寻得解脱。
人间的福泽,集夫人之尊与五福于一身。
孙子们银鹿相伴前来问候,面对金色屏风和绣幕,如云母般熠熠生辉。
人们向她顶礼膜拜,如同柳树行走在路上,每日诵读经文。
她深知长寿与积善带来的福祉,从未偏离正道。
她的功德消解了天上的恩赐,被封为福国的守护者,受赐锦诰,如凤凰展翅。
期待来年宫中佳话频传。
上殿时乘坐肩舆,绣帘紧闭,仿佛天意允许有人扶持。
老媪笑着述说往事,曾在柱子上题写诗篇。
注释
璎珞:贵重的装饰物,如串珠。
补陀岩主:可能指佛教中的某位女性修行者或神灵。
尘缘:世俗的缘分,指尘世生活。
定省:问候父母或长辈。
金屏:镶嵌金银的屏风。
琅函:古代文书的美称,这里指经书。
寿人福善:使人长寿且行善积德。
肩舆:轿子。
陈媪:老妇人,陈可能是姓氏。
三题柱:在柱子上题写三首诗。
鉴赏

诗中描绘了一位尊贵妇人的华丽装扮和她所享受的尊荣,她身佩璎珞,珠光宝气,花冠端庄,服饰华丽,如同补陀岩主一般庄严而神圣。诗人通过对她的形象描写,表达了对她的敬仰之情。

"只坐尘缘蹉一念,朱紫丛中得度"一句,暗示她不仅外在尊贵,而且内心清净,有超脱世俗的高远境界。接下来的"人世福、夫人兼五",则是对她的福寿和地位的祝颂,希望她能享有天赐的五福。

随后,诗中提到了银鹿诸孙来定省,对金屏绣幕辉云母的人顶礼,这些都充满了仪式感和庄重气氛,显示出一种隆重庆典的场面。"朝朝口诵琅函句"则是对她日常生活中祈福祷善的描写。

"觉从来、寿人福善,老夭无误"表达了诗人对于她长寿和福德的感悟,以及这种美好状态能够持续而不受干扰。紧接着,"消得天恩封福国,锦诰鸾翔凤舞"则是对她的福泽和国家安康的祈愿,希望她的福气如同祥瑞之物一样普及整个国家。

最后,诗中写到听来岁日边佳语,上殿肩舆帘蹙绣,遣佳儿扶掖天应许,这些描写了她在宫廷中的尊贵地位和她接受祝福的场景。"笑陈媪,三题柱"则是在这样的隆重气氛中,她所展现出的从容不迫、乐观豁达。

整首诗通过对细节的精心刻画,展现了一个盛世之下的幸福美好图景,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于贵妇人高尚品格和福寿的深深赞美。

作者介绍
王迈

王迈
朝代:宋   字:实之   籍贯:今福建仙游县园庄镇(旧称慈孝里)   生辰:1184~1248

王迈(1184~1248) ,南宋诗人。字实之,一作贯之。自号臞轩居士。今福建仙游县园庄镇(旧称慈孝里)人。嘉定十年(1217)进士,经历南外睦宗院教授、漳州通判等职。为人刚直敢言,刘克庄曾以"策好人争诵,名高士责全"诗句相赠。后来他由于应诏直言,被台官弹劾而降职。淳□中,主持邵武军事务,死后追封为司农少卿。
猜你喜欢

安仁道中漫述

雨后春风拂面和,江涵晴日弄微波。

一帆烟景侵衣薄,两岸山光入棹多。

行箧怕添新薏苡,故园仍长旧藤萝。

十年宦海真成梦,好把宫袍换芰荷。

(0)

临江道中夜坐

兰舫下萧滩,江清浸月寒。

鹊飞沾露湿,蛩响彻更阑。

贳酒拈杯坐,篝灯把剑看。

宦游多涉险,底事效弹冠。

(0)

月夜江行

夜色侵窗曙,滩声入座喧。

溯流临皓魄,乘兴倒芳樽。

山敛微云尽,天从远水吞。

满怀风月思,难与俗人言。

(0)

赠方司训子静次许太仆韵

学道同商皓,谈经拟汉儒。

予惭葭倚玉,君喜浦还珠。

春水从鸥远,閒云伴鹤孤。

扁舟五湖上,尘思似应无。

(0)

邯郸早发抵车骑关漫兴

行次车骑关,犹是邯郸道。

鸡鸣夜已阑,马嘶天渐晓。

旌旆风飘飘,川原日杲杲。

行看煖气回,转觉春光好。

新柳绿堪怜,乱山青不了。

天畔送归鸿,陌上闻啼鸟。

游子未归家,故里生芳草。

因想宦游人,驰驱空易老。

(0)

送钱秀才兄弟应试

吴越神明胄,相看尽白眉。

共乘木兰舫,期折桂花枝。

乡国凝眸处,都门燕喜时。

君家兄与弟,静听鹿鸣诗。

(0)
诗词分类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诗人
刘细君 吉中孚 苏涣 陈尧咨 苏佑 李绂 黄绍箕 陈叔达 关盼盼 赵顼 李忱 刘义隆 鲍寿孙 窦叔向 刘伶 陈玉璂 宝鋆 孟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