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含春气湿,似泪未成流。
人去空留恨,莺来即唤愁。
已青黄木浦,未绿白蘋洲。
莫更吹花雪,茫茫使白头。
天含春气湿,似泪未成流。
人去空留恨,莺来即唤愁。
已青黄木浦,未绿白蘋洲。
莫更吹花雪,茫茫使白头。
这首诗描绘了初春时节的景象与情感,充满了淡淡的哀愁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句“天含春气湿”,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春天特有的湿润氛围,仿佛天空都蕴含着春的气息,湿润而温柔。接下来,“似泪未成流”一句,将这种湿润比作即将滴落的泪水,形象地表达了春日的湿润感,同时也暗示了一种即将来临的情感波动。
“人去空留恨,莺来即唤愁”两句,通过对比人与鸟的行为,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愁。人已离去,留下的是无尽的遗憾与思念;而黄莺的到来,却唤起了更多的愁绪,似乎在提醒着诗人,春天虽美,但离别与失落总是难以避免的主题。
“已青黄木浦,未绿白蘋洲”描绘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木浦已经由黄转青,而白蘋洲还未完全绿意盎然。这不仅是对自然界季节变换的描述,也暗喻了人生境遇的起伏不定,以及时间的不可逆转。
最后,“莫更吹花雪,茫茫使白头”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深深忧虑。他希望时间能慢一些,不要轻易地将人带入白发苍苍的岁月,体现了对青春易逝、生命短暂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象的细腻描绘,巧妙地融入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体验,既有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情感深度。
风入昭阳池馆秋,片云孤鹤两难留。
明朝独向青山郭,唯有蝉声催白头。
水已清,清中不易当其精。
精华极,何宜更复加磨拭。
良工磨拭成贯珠,泓澄洞澈看如无。
星辉月耀莫之逾,骇鸡照乘徒称殊。
上人念佛泛贞谛,一佛一珠以为计。
既指其珠当佛身,亦欲珠明佛像智。
咨董母,访朱公。
得之玓瓅群奇中,龙龛鹫岭长随躬。
朝自守持纤掌透,夜来月照红条空。
穷川极陆难为宝,孰说?璖将玛瑙。
连连寒溜下阴轩,荧荧泫露垂秋草。
皎晶晶,彰煌煌。
陆离电烻纷不常,凌眸晕目生光芒。
我来借问修行术,数日殷勤美兹物。
上人视日授微言,心静如斯即诸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