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有清气,付与贤者乐。
贤者乐其清,所乐应不浊。
鸣蝉乐饮露,聚蚁乐慕膻。
岂不同其乐,斯乐有间焉。
鸢飞乐乎天,鱼跃乐乎水。
察彼俯仰间,谁能知乐此。
彼乐或在外,此乐乃在中。
外乐易消歇,内乐无终穷。
蒙也乐濠梁,尹也乐莘野。
欲知圣贤乐,孔颜真乐者。
郑公乐其天,乐清以名轩。
清与乐俱有,动静无不然。
山以乐吾仁,水以乐吾智。
居乐适其安,行乐随所寄。
人知使君乐,不知使君心。
安得穆清风,乐哉以长吟。
乾坤有清气,付与贤者乐。
贤者乐其清,所乐应不浊。
鸣蝉乐饮露,聚蚁乐慕膻。
岂不同其乐,斯乐有间焉。
鸢飞乐乎天,鱼跃乐乎水。
察彼俯仰间,谁能知乐此。
彼乐或在外,此乐乃在中。
外乐易消歇,内乐无终穷。
蒙也乐濠梁,尹也乐莘野。
欲知圣贤乐,孔颜真乐者。
郑公乐其天,乐清以名轩。
清与乐俱有,动静无不然。
山以乐吾仁,水以乐吾智。
居乐适其安,行乐随所寄。
人知使君乐,不知使君心。
安得穆清风,乐哉以长吟。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胡奎所作,名为《清乐轩》。诗中通过对比内外之乐,探讨了真正的快乐所在。诗人以天地间的自然现象和历史人物的事迹为喻,表达了对内心宁静与和谐的追求。
诗开篇即以“乾坤有清气,付与贤者乐”点出主题,强调了清气赋予贤者的快乐。接着,诗人列举了鸣蝉、聚蚁、鸢飞、鱼跃等自然界的生灵,它们各自在特定环境中获得快乐,以此引出“所乐应不浊”的观点,即真正的快乐不应受到外界杂念的干扰。
进一步,诗人通过“蒙也乐濠梁,尹也乐莘野”这一典故,将目光转向古代圣贤,如庄子与孔子,他们虽身处不同的环境,但都能找到内心的快乐。这表明真正的快乐并非依赖于外在条件,而在于个人内心的修养与境界。
随后,诗人以“郑公乐其天,乐清以名轩”为例,赞扬郑公(可能指郑板桥)以清廉自守,以清名命名轩宇,体现了他内心的快乐与满足。这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纯净与高洁是获得真正快乐的关键。
最后,诗人总结道:“山以乐吾仁,水以乐吾智。居乐适其安,行乐随所寄。”这四句诗描绘了一幅理想的生活图景:山川之美让人感受到仁爱之情,流水之音让人领悟智慧之光;无论居住还是行动,都能找到内心的安宁与快乐。这不仅是对诗人理想生活状态的描述,也是对读者的一种启示——寻找并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和谐,才是真正的快乐所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历史人物和自身生活体验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和快乐本质的独到见解。它不仅是一首赞美自然与内心的诗歌,更是一次对人生意义的深邃探索。
王国重熙洽,邦基百世安。
深源混清浊,直道阐平宽。
学术知同贵,师儒颇异观。
脩名袖兰省,旧格到蝉冠。
十载田庐隐,三年客授官。
括溪方水涨,江左尚春寒。
论议何时一,行藏此日难。
宿酲江柳绿,风物强加餐。
嫩柳行边行未匝,落梅香里立多时。
一杯径醉归来晚,江上伶俜瘦影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