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何以藏岩山,珠玉何以捐湖泉。
重华所宝不在此,金珠自在山泉间。
不事采求贵异物,曰藏曰捐岂不然。
晋武焚雉裘,羊车驾末年。
贞元明诏却瑟瑟琼林,大盈乃计锱铢焉。
不恒其德饰观听其究,鲜不笑柄千秋传。
重华非藏亦非捐,慎莫误会陆贾萹。
黄金何以藏岩山,珠玉何以捐湖泉。
重华所宝不在此,金珠自在山泉间。
不事采求贵异物,曰藏曰捐岂不然。
晋武焚雉裘,羊车驾末年。
贞元明诏却瑟瑟琼林,大盈乃计锱铢焉。
不恒其德饰观听其究,鲜不笑柄千秋传。
重华非藏亦非捐,慎莫误会陆贾萹。
此诗《浩歌行》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其深意在于探讨财富与价值的本质,以及君王治理国家的智慧。
开篇以“黄金何以藏岩山,珠玉何以捐湖泉”两句设问,引出对财富存贮方式的思考。黄金与珠玉本是珍贵之物,但若仅将其藏于山岩或弃之湖底,其价值并未得到真正体现。诗人以此为喻,指出真正的宝藏并非金银财宝,而是君主的德行与智慧。
接着,“重华所宝不在此,金珠自在山泉间”两句,进一步强调了德行与智慧的价值高于物质财富。重华(即周文王)所珍视的并非金银珠宝,而是内在的品德与智慧,这些无形之宝比物质财富更为宝贵。
“不事采求贵异物,曰藏曰捐岂不然”则表达了对过度追求稀奇古怪之物的批判,认为将财富视为珍藏或抛弃的行为,实则并不明智。晋武帝焚毁雉裘、羊车驾车的故事,以及贞元年间明诏处理大量财宝的事件,都是对这一观点的例证。
“不恒其德饰观听其究,鲜不笑柄千秋传”指出,如果君主不能始终坚守美德,而只是追求表面的华丽与视听效果,最终只会成为后世的笑柄。这强调了道德品质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性。
最后,“重华非藏亦非捐,慎莫误会陆贾萹”总结道,周文王对待财富的态度既非藏匿也非浪费,而是明智地利用。告诫人们切勿误解陆贾关于财富管理的观点,应学习周文王的智慧,合理运用资源,以德治国。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比喻,深刻揭示了财富与价值的本质,以及君主在治理国家时应秉持的正确态度。
如何有归思,爱别欲忘难。
白鹭沙洲晚,青龙水寺寒。
蕉花铺净地,桂子落空坛。
持此心为境,应堪月夜看。
欲曙九衢人更多,千条香烛照星河。
今朝始见金吾贵,车马纵横避玉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