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投岩下寺,路失问潺湲。
月出翻嫌树,云归不辨山。
石桥临水断,茅屋映溪关。
别有高栖者,钟声杳霭间。
暮投岩下寺,路失问潺湲。
月出翻嫌树,云归不辨山。
石桥临水断,茅屋映溪关。
别有高栖者,钟声杳霭间。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宿山中寺庙的所见所感,充满了静谧与禅意。首句“暮投岩下寺”,点明时间与地点,夕阳西下时分,诗人投宿于岩石下的寺庙,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路失问潺湲”,写出了山路的曲折与幽深,诗人迷失在夜色中,只能通过流水的声音来辨识方向,进一步强化了环境的寂静与孤独感。
“月出翻嫌树,云归不辨山”,这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月光初升,本应照亮大地,却因树木的遮挡而显得有些许遗憾;云朵归来,原本清晰可见的山峦变得模糊不清,暗示了自然界的瞬息万变和不可捉摸。
“石桥临水断,茅屋映溪关”,描绘了山中独特的景致,石桥横跨水流,似乎被夜幕所切断,而远处的茅屋则映照在溪流之上,增添了几分生活的气息与温暖。
最后,“别有高栖者,钟声杳霭间”,诗人以“高栖者”自比,表达了自己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钟声在远方回荡,既象征着佛法的深远,也寓意着心灵的呼唤与归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中夜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充满了哲理意味和禅宗精神。
纪节符阳序,承恩出上阑。
厨均尧脯膳,优集汉觞欢。
紫菊吹花酎,丹萸辟恶丸。
秋光浮翠帟,杂蘤珥华冠。
宫树遥分柞,林苕且辨兰。
神池翻瑞鹄,帝竹隐歌鸾。
烟阙云中见,严城斗外看。
欲知人意悦,霏雾满归鞍。
太宇星津曲,灵葩帝囿中。
丹房忽三出,宝艳更双融。
采绚仙囊露,香翻沛筑风。
柔祇宁爱宝,元化自为工。
草让中唐瑞,兰嗤下畹丛。
甘泉宸象洽,无独赋青葱。
俊誉由来服搢绅,更烦馀略霁边尘。
威留玉帐时无战,班入金华地最亲。
昔看草辞知大笔,今荣除馆识嘉宾。
一章求旧人知否,媮俗都融郢曲春。
黄绶荣新牒,华颠惜美材。
越心枝上远,羌思笛中来。
烽烬和星落,刀环伴月开。
寄言栖棘地,鸾翮少徘徊。
泽莽郁萧条,凭高不自聊。
水寒陂雁集,城废冢狐妖。
野色空秋穫,林声急暮樵。
先畴东北路,乡思托回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