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竹并兰花,红深石角斜。
一双山喜鹊,飞起向谁家。
野竹并兰花,红深石角斜。
一双山喜鹊,飞起向谁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生动的山林景象。"野竹并兰花",诗人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竹与兰的自然共生,展现出山野间的清新高雅。"红深石角斜",则通过红色的映衬和石头的斜影,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暗示了时光流转和季节的微妙变化。
接下来的"一双山喜鹊"是点睛之笔,它们翩然飞起,打破了静寂,引人遐想。"飞起向谁家"不仅描绘了喜鹊的动态,也引发了读者对喜鹊归宿的好奇,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生灵的关切和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写景抒情为主,寓情于物,借喜鹊的飞翔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寄托,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闲适生活和自然美的追求。
衔泥燕,声喽喽,尾涎涎。秋去何所归,春来复相见。
岂不解决绝高飞碧云里,何为地上衔泥滓。
衔泥虽贱意有营,杏梁朝日巢欲成。
不见百鸟畏人林野宿,翻遭网罗俎其肉,未若衔泥入华屋。
燕衔泥,百鸟之智莫与齐。
帐前斲案决大议,赤壁火船烧战旗。
若使曹瞒忠汉室,周郎焉敢破王师。
我老卧丘园,百事习慵惰。
惟有汗漫游,未语意先可。
或挂风半帆,或贮云一舸。
趁潮乱鸣橹,过碛细扶柁。
近辄凌烟海,自笑一何果。
邂逅得奇观,造物岂付我。
古湫石蜿蜒,孤岛松磊砢。
湘竹閟娥祠,淮怪深禹锁。
鬼神骇犀炬,天地赫龙火。
瑰奇穷万变,鲲鹏尚么么。
纷纭旋或忘,追记今亦颇。
作诗配齐谐,发子笑齿瑳。